扫一扫

关注宝安国防网

微信公众号

国防教育基地

五百年前中西首场海战 宝安军民火攻击溃葡萄牙

发布时间: 04-11来源: 深圳新闻网编辑: 罗瑜

  市民在观看海战舰船模型。

  《屯门海战》 作者:潘喜良 2001年绘

  《邓世昌》 作者:阿勒申·库尔班诺夫

  《复仇女神号与大清水师炮战》 作者:佚名

  在鸦片战争中,英军对舟山蓄谋已久,1840年6月,他们进攻定海,知县、总兵阵亡,同年11月撤出。1841年9月26日,英军三个团再犯定海。镇守定海的三位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奋起抵抗,10月1日定海陷落,5000余官兵牺牲,三总兵同日阵亡,是鸦片战争中战斗最激烈、牺牲最多的一次战斗。

  在本月1日开展的“滨海宝安——海战和海防绘画及实物展览”中,这幅《英军1841年10月1日第二次占领定海》的绘画作品,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海战场景。而在这次展览中,这样的古代海战图有100多幅,其中更不乏与宝安相关的展品。

  海防绘画怎么来的?

  策展人梁二平:众多海战绘画出自英人之手

  英国“复仇女神号”是第一艘绕过好望角的铁甲轮船,也是第一艘出现在中国的铁甲轮船。此次展出的一幅《复仇女神号与大清水师炮战》就展现了1841年1月7日复仇女神号在穿鼻洋与大清水师海上激战的场面,记录了复仇女神号以强大火力击毁大清水师船的一幕。

  此次展览的众多古代海战绘画,大多出自18、19世纪的英国人之手。策展人梁二平介绍,在没有摄影术的时代和摄影术发明了但还没有广泛应用的时代,西方商船和战舰都会请画家参与远航。如17世纪来华的荷兰船队就带有画家尼霍夫随航;1793年马戛尔尼率领的英国使团带有随团画家威廉·亚历山大。后来,清英、清法开战,西方舰队更是必备随军画家,以绘画的形式记录战事。这些绘画作品也是当年西方媒体极为重要的战事报道手段与风俗。

  年代最久远的是1669年出版的《郑成功围攻热兰遮》,这幅画原载于东印度公司工作的瑞士人阿尔布烈赫波特1669年出版的《爪哇、福尔摩沙、印度和锡兰旅行记》中,是一幅精美的插画,也是一幅纪实性海战图,记录了那场历时9个月的跨海围城拿下台湾的著名战役。在这幅海战图上,可以看见郑成功率领军队登陆鹿耳门,队伍身着铁甲、手持长刀、战旗列列,正向前行进。据史料记载,郑成功围攻热兰遮城的军队,每四人即有一面战旗,以壮声威,士兵手持的长刀,即荷兰人所说的“肥皂刀”,身着铁甲抵御荷兰火枪的,即是著名的“铁甲兵”……图上所绘细节与史料完全吻合。

  展览还会持续多久?

  在群艺馆结束后将转往宝图展出

  古代海战绘画展区展出的中外古代海洋绘画有109幅,这些作品从世界各地不同的博物馆收集而来,有的来自海外,有的来自港澳,有的来自中国内地。虽然大部分都是影印件或复制品,但真实再现了原作风貌,具有历史文献参考价值。

  走进现代艺术家海洋绘画展区,一幅名为《邓世昌》的油画夺人眼球,这幅作品的作者是俄罗斯列宾美院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会员阿勒申·库尔班诺夫。他是参与现代海洋绘画创作的作者之一,此次还展出了10幅当代画家的作品,如吴昆的作品《海魂》展现了“辽宁舰”的风采。

  海战舰船模型展区也有不少看点,镇远号战列舰、密苏里号战列舰、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每一个都十分精致,最细的地方像发丝一样,据介绍,它们都是由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制作的,散发了新一代人对海洋的理解和热爱。此外,30多幅南海舰队摄影作品则展现了我国海军的风姿,这些场景都是由随军人员拍摄的,难得一见。

  此次展览是在宝安区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宝安区委宣传部、宝安区人民武装部联合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举办的。宝安是全市第一站,接下来将把展览送到很多的地方。据悉,4月10日在区群艺馆展览结束后,4月15日-4月25日展览还将在宝安中心区图书馆继续展出,感兴趣的市民不要错过。

  宝安日报记者 张萍(图片由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提供)

  ■发起者说

  滨海宝安与展览很般配

  宝安区委区政府提出加快建成“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重点打造宝安45公里海岸线,我想滨海宝安与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很契合的,接下来我们还要将展览送到很多的地方,特别是学校,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海洋历史。

  ——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岩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