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宝安国防网

微信公众号

赞美军嫂, 既要动真情也要办实事

发布时间: 03-11来源: 深圳新闻网编辑: 罗瑜

  刚刚度过“三八国际妇女节”的人群里,有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她们是人民子弟兵的妻子,人们以“军嫂”这个平实但亲昵的称呼指代她们。有了军嫂无偿无悔的付出,才能免除军人的后顾之忧,才能助力成就强军梦。作为地方党委、政府,也要肯定军嫂的付出,也应该从政策上优待军人家属尤其是军嫂,为强国强军作出应有贡献。

  军人婚姻的特殊性,决定了军嫂群体的“甜蜜烦恼”。军嫂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役男性军人的合法妻子,是军人的另一半,因为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她们要承受比普通妻子更长时间的分别,更多后勤任务,更大的心理压力,“上级命令一下,几个月都不见人”,“生小孩能回的是运气,结婚能准时也是运气,更不要提什么节日纪念日”,“生活真遇上难处也是报喜不报忧,能一个人扛的事儿绝不让他知道,不影响他服役”…军嫂论坛上类似的交流满目皆是。军婚之所以受保护,军嫂之所以伟大,源自于和军人的结合经历是与婚姻一般体验相违背的,婚姻需要的是陪伴、相守、共渡难关,而这些都是军人婚姻所不具备的,尤其是对不能随军的军嫂来说,多数情况下,军嫂需要撑起的不是“半边天”,往往是“一整片天”。

  提高军队待遇,优待军人就是优待军嫂。对军嫂群体的礼赞,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嘉奖,我们看到各地驻军每年都会在军营举行表彰优秀军嫂的活动,这是来自军队体制内部对军嫂的关怀。除了精神支持,物质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军改进入快车道,提高军人工资待遇也随着“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大领域的推进,连连提上日程。改善军人待遇不仅是中国梦强军梦这样宏大命题的法门,更是激活军人家庭小细胞活力的良策,军嫂作为获益者,经济负担得到缓解,无疑有助于她们以更大的能量照料军属,帮助军人丈夫安心驻扎军队。

  优抚军属,关怀军嫂,也是地方党委政府工作的题中之意。军人作为国防力量的构成,守护一方百姓的乐土,无论是驻地所在政府,还是兵源地政府,都应该尽到拥军优属、为军人解除后顾之忧的义务。为大部分不能随军的军嫂,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予以倾斜和照顾,深入她们的生活实际,为她们解决困难,多办实事,才能将肯定和支持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向军嫂群体和全社会传达一种认可,提高社会对她们的支持,以调动其他社会资源,加入到关怀队伍中,促进军民深度融合。

  “你在北方的营帐里,战歌嘹亮;我在城市的丛林里,独自承担”,这是一个军嫂写给军人丈夫的《南山南》,这样的抒发还仅仅停留在军人家庭和军嫂团体中间,社会对军嫂的关注理解尚且不足,这样的情况下,地方党委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既要动真情,也要办实事,浇灌一朵娇艳的军嫂之花,足以绚烂整个军人家庭,从而照亮我国强军事业的前程。栗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