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两烈士陵园将焕然一新

发布时间: 10-09 来源: 宝安日报 编辑: 罗瑜

  本报讯(记者 吴雪平)为更好地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发挥好烈士陵园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新区将对辖区2个烈士陵园进行修缮改造,提升烈士陵园整体形象。

  2个烈士陵园为龙华烈士陵园和观澜烈士陵园,分别位于龙华公园和观澜人民公园内。龙华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碑和芳名亭分别于1954年和1962年建成。原址位于龙华老街东侧,后因城镇规划发展需要,于1986年春迁建在龙华中学后山、现龙华公园山顶处。其主要建筑物有牌坊、芳名亭、纪念碑、凉亭、花廊等,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芳名亭立着的石碑上镌刻有卓凤康等100多位烈士的姓名、职别、原籍、牺牲时年龄等字样。

  观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观澜人民公园内,系为缅怀历次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烈士而建,主要建筑物有纪念碑、凉亭等,占地约1400平方米。观澜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94年夏,碑后的“烈士芳名录”上镌刻着陈国基等38名烈士的姓名、原籍、职别、牺牲时年龄等。

  由于两个烈士陵园建设年代久远,园内石碑、红漆等存在不同程度受损。新区于2014年拨付20万元专款用于龙华烈士陵园的修缮改造工作,今年加大力度,把观澜烈士陵园也纳入。今年新区将为2个烈士陵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陵园绿化、碑石修缮、字体漆红等基础设施完善,提升烈士陵园整体形象,为烈属和市民提供优美的祭奠、纪念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廉政教育活动的需要。

  据了解,龙华新区是个革命老区,几十年来,涌现了大批能人志士,他们为抵抗外来侵略、解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上世纪三十年代,曾生、王作尧等同志领导东江纵队,把羊台山作为主要根据地之一,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不伤一兵一卒的情况下,组织实施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成功营救并在白石龙安置了一千多名滞港的文化名人和其他各界人士,被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