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炮台管理所所长黄利平
1938年10月24日,日本华南派遣军陆战队突击广东虎门炮台
对于虎门,我们要铭记的,不仅仅是虎门销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1937年9月14日发生在这里的一场大战——中日虎门海战。
“发生在1937年9月14日的中日虎门海战,是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日两国的第一次海战”,广州市南沙区虎门炮台管理所所长黄利平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两场战斗事隔43年,中日海军从势均力敌到实力悬殊,可谓沧海桑田;但是,虎门海战中国海军不畏强敌,奋起反击,却打出了与甲午海战截然不同的结果。
大炮虽旧,威力尚存 20世纪前期的中国,如同一盘散沙,贫弱衰微,重建于洋务运动时期的虎门要塞,虽然躲过历次战火,完好保存下来,但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始终没有新增一门火炮。虎门炮台管理所所长黄利平说,抗战爆发时,国际先进炮兵理念,已经从19世纪末的固定炮位大口径火炮,发展到强调灵活机动,移动中快速打击。虎门要塞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
但是,落后并不意味着不能一战。1934年,国民政府德国军事顾问达尔马考察虎门要塞后,在《考察广东要塞报告书》中写到,虎门要塞75门大炮保养良好,状况明显好于同期的长江要塞。
特别是在1936年,新任虎门要塞司令陈策将军,对要塞辖下各炮台的岸炮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保养,准备了充足的弹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对火炮进行了升级改造,由拉火发射改为相对先进的电控发射;要塞守军勤于训练,积极备战。“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虎门要塞已经是一个做好了充分准备,可以立刻投入战斗的要塞”,黄利平说。
日舰突然袭击,大战骤然爆发
黄利平介绍说,关于虎门海战的经过,当时的国民政府国防部编撰的《粤海军虎门作战史实(民国二十六-二十七年)》(以下简称《虎门作战史实》)有着清晰的记述。这本资料是黄利平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复印而来的。
《虎门作战史实》写到,1937年9月14日,虎门要塞两艘中国军舰肇和号和海周号按照往常的路线进行例行巡航,行驶到大角与沙角一线的水域时,隐藏在舢板洲后面的5艘日军军舰突然猛扑过来,向两艘中国军舰发起攻击。
这5艘日舰,以夕张号巡洋舰为旗舰,带领着4艘驱逐舰。夕张号是当时日本海军较为先进的巡洋舰,以舰体紧凑、火力强大著称。而中国方面的肇和舰(此军舰最大的壮举是参加过护法运动)和海周舰都十分老旧,难以与之抗衡。但官兵没有被敌人的强大吓到,沉着应战,且战且退。
海陆空齐开火,日舰仓皇逃窜
《虎门作战史实》记录,战役打响,大角、沙角、威远、蒲州等炮台的岸炮阵地同时猛烈开火,雨点般的炮弹向日军舰队飞去。
遭遇当头一棒的日本舰队,掉头向珠江口方向逃去。中国海军鱼雷快艇、炮艇一路追击。空军战机也从空中俯冲轰炸敌舰。中国军队取得了这场甲午战争以来中日第一场海战的胜利。
黄利平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复印来的虎门要塞司令陈策致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电报,详细记述了当天的战况:“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蒋介石),军政
部长何(何应钦),参谋总长程(程潜):4248密。今晨五时五十六分,敌巡洋舰一艘,驱逐舰四艘向我虎门进攻,当即发炮还击,肇和海祈(应为海周)两舰随即开炮助战。剧战至六时四十二分,我要塞炮击伤敌舰一艘,即相率外逃,现我机追踪轰炸。炮战中,我官兵异常奋勇沉着,详情续报……职陈策。”
关于虎门海战的战果,《虎门作战史实》记载:“经三次修正弹着,卒于距离一万一千米之射程,将敌旗舰命中。……总计炮战三十五分钟,敌旗舰夕张号被毁,逃约十海里后沉殁。”
1937年9月17日的香港《工商日报》也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虎门海战的胜利,称赞此役“创我海军抗战光荣之一页”,并指“敌舰在大铲海面沉没”。但是,权威史料显示,日本海军夕张号巡洋舰,系于1944年4月27日在帕劳群岛附近被美军击沉。因此,夕张号在虎门海战中应是被击伤而非击沉。陈策在给上峰的电报中所说“击伤敌舰一艘”的可信度较高。
虎门要塞,在日军猛攻下坚守一年之久
“虎门海战,不但是甲午战争后中日第一场海战,同时也打响了抗日战争中广州战役的第一枪”,黄利平说,日军之所以试图进犯虎门,主要目的是切断中国内地从香港取得外援物资的重要通道,初战失利后,日军岂肯善罢甘休,很快卷土重来。
“此后一年,日军几乎每个月对虎门要塞发动一次进攻”,黄利平说,日军出动战机轰炸,军舰在海上对要塞进行炮击。虎门要塞司令陈策1937年10月1日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电报指,当天“敌机经要塞上空进出八九次,……两次向白沙机场投弹”。
在这些狂轰滥炸中,肇和舰等驻守虎门的中国海军舰艇被炸沉。但要塞守军坚守不退,在此后的一年内,虎门要塞始终牢牢控制在中国军队手中。
直到1938年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攻占广州,随后从后方包抄虎门要塞。由于日军优势兵力海陆夹攻,坚守一年零一个月的虎门要塞才被日军占领。虎门要塞司令陈策,在此战中被敌机炸伤,左腿截肢,从此成为“独腿将军”。
“虎门海战,在中日两国海军战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利平说,它挫败了日军从虎门突破侵占广州的企图,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是在实力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更加值得尊敬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