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扫荡中装备精良的的日军士兵
近日,在深圳市东江纵队研究会秘书长李建国的带领下,我们深圳报业集团“重走东纵路”联合报道组前往深圳市平湖街道、东莞市凤岗镇,探寻东江“少年抗日英雄”黄友及其小鬼班战友的遗迹。硝烟散去,在迎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站在绿荫掩映的“黄友亭”前,仿佛又看到了当年这伙“少年抗日英雄”行军冲锋的英姿,又听到了他们奋勇杀敌的怒吼……
隐藏在繁华都市背后的黄友亭
“这里就是当年的‘老虎岭’了,它又叫沙岭,这个车站原来叫沙岭汽车站,现在叫凤岗汽车客运站。我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在这附近走访,根据访问当地村民,得悉当年黄友班五战士为掩护大部队突围而与400多名日军周旋的地方,应该就是这一带了。”李建国介绍说。望着眼前这条车水马龙的凤深大道,以及大道两边密布的楼房,真让人想象不到,这里竟然就是当年黄友班与日军周旋的水稻田。
随后,李建国又带我们一起去找寻纪念黄友的纪念亭。结果,在凤岗闹市区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知道。最后,一位老者才告知,乃是在电视台后面的凤岗花果山公园内。我们依其指示前去,才发现黄友亭就隐身于这繁华都市的背后。这公园不大,比较破旧,而且又是上班时间,所以园内没什么人,黄友亭就位于公园里面的凤岗革命烈士纪念碑旁。一个简洁肃穆的亭子,亭内中间立一块碑,上书黄友及黄友班的英勇事迹。
据悉,1995年7月22日,在抗战胜利50周年、黄友牺牲51周年之际,凤岗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黄友烈士纪念亭在东莞市凤岗镇花果山公园落成。原东纵司令员曾生为纪念碑题字,原广东省省长刘田夫为纪念亭题名。何通、冼麟等一批东纵老战士出席了黄友亭揭幕仪式。
化装农民挑尿桶摸清日军情况
据介绍,1944年7月,为夜袭平湖,端掉藤本的碉堡,歼灭伪警,何通与黄克等中队领导商议后,派黄友、罗润深随冼麟化装潜入平湖,以获取更为详尽的情报。
“黄友虽然人小,但是却很精明,他发现当地农民在敌驻地附近的旱地里种菜,经常把尿桶放在伪警中队营房装尿蓄肥,便建议装扮成农民挑着尿桶前去侦察。于是,他装扮成农民,大摇大摆地闯了进去,细心观察,带回有用的情报。”李建国说。
最后,在平湖地下党刘曼之的协助下,黄友、冼麟等人把敌队长住在哪间房子、每间房子有多少敌人,挖的地道在什么位置,铁丝网有多长、多高等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制作了详细的地形图,并叫地方党的同志准备了三块长木板,进攻时跳铁丝网用。这些,为接下来飞鹰队的进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黄友被中央军委追授“战斗英雄”
资料显示,黄友是东莞市凤岗镇凤德岭村人,1943年参加东江纵队,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东纵独立三中队(代号飞鹰队)“小鬼班”班长。据悉,除了上述这场战斗之外,黄友及“小鬼班”当年也参加了许多其他的抗日战斗,如:1944年1月21日,一队扫荡的日军突然闯入凤岗虾公潭村,见妇女就抓,见东西就抢,还将村里的青年集中关到一间屋子内薰毒气。黄友带“小鬼班”战士一马当先参加战斗,将关在毒气房的群众迅速救出。1944年2月29日,东纵飞鹰队在平湖地下党员刘曼之、刘荣华协助下,夜袭元屋围平湖伪区政府,用炸药炸开大门,冼麟带突击队、黄友率“小鬼班”冲入,俘虏了伪区长谢瑞华、伪警长等23人,缴获长短枪33支,弹药、物资一批。
1944年7月22日在参加夜袭平湖伪警中队后,撤退途经沙岭老虎山遭遇日军包围,黄友率全班战士担任阻击任务,与强敌激战而壮烈牺牲。黄友班5人,除了黄友之外,还包括战士傅天聪、尹林、赖志强、李明,他们全部英勇献身,其中黄友年仅17岁。
李建国说,战后,东纵司令部、政治部发出通报,授予黄友烈士“抗日英雄”称号,将飞鹰队小鬼班命名为“黄友模范班”。中央军委追授黄友同志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战斗英雄”“中共模范党员”光荣称号。“这也是东江纵队第一个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英模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