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普京召集内务部、内务部队、联邦缉毒局和移民局领导到克里姆林宫开会。
4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召集内务部、内务部队、联邦缉毒局和联邦移民局四部门领导到克里姆林宫开会。会上,普京宣布在内务部队基础上建立新的强力部门——国家近卫军,同时下令裁撤独立的部级单位联邦缉毒局和移民局,并将其并入内务部。该消息传出后,引起俄媒体及专家的关注与热议。有分析说,这是目前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条件下,当局必须推出的一项新举措。但也有专家认为,国家近卫军的首要任务是国内维稳,防止出现类似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那样的情况。
新机构引发大变动
俄内务部队此前隶属内务部,编制人员大约17万,配备有飞机、装甲车、火炮及用于遂行各种作战任务的所有必要装备,是俄国内反恐和维稳的主导力量。
根据总统令,除全额保留内务部队官兵外,划归国家近卫军的还有此前隶属内务部的快速反应特种分队(СОБР)、机动特种分队(ОМОН)、快速反应与航空兵特战中心、航空分队、特种部外保卫中心、国家保安总公司(ФГУП“Охрана”)及其他特种分队。
内务部快速反应特种分队士兵在莫斯科执行任务。
作为与内务部平级的新的强力部门,国家近卫军的构成表明,其权力和职能要明显大于此前的内务部队。而随着联邦缉毒局和移民局的“回归”,内务部的编制员额并不会明显减少,不过其职能将部分改变。
根据总统令,联邦缉毒局将全员(大约3万人)转隶内务部。只要本人愿意,缉毒局所有员工都可到内务部系统上班,无需试用和重新考核。撤销缉毒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该部门效率低下。它一年要花掉国家大约300亿卢布的预算资金,但办理的与毒品有关的犯罪案件,仅占整个毒品犯罪案件的三分之一。
移民局被撤也与其工作效率有关,且其很多职能经常要由内务部来履行。比如,没有内务部警察的配合,移民局就无法落实自己推出的一些专项措施,而且它手中没有“业务调查权”。
不过,同样是被撤,但与缉毒局相比,移民局的员工就不太走运。根据总统令,在并入内务部时,其编制要裁减30%,即大约1.1万人将转业。
已经酝酿十多年
事实上,建立直接由总统掌控、主要执行国家安全保障任务和捍卫宪法制度的国家近卫军,在俄罗斯高层酝酿已久。早在2004年,俄国内媒体就曾传出要对内务部进行结构改革、同时组建联邦近卫军的消息,有媒体当时甚至列举出近卫军的相关职能: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紧急事态下的社会安全,保卫国家重要目标,反恐及打击有组织犯罪,等等。不过,当时由媒体传出的高层意图引起国内反对派的强烈批评,他们指责当局说,这是要打造沙皇伊凡四世执政时由军役贵族担任的“禁军士兵”。
到了2012年,总统要组建国家近卫军的说法再次甚嚣尘上。俄国内媒体当时争相报道说:近卫军将有35-40万人,总司令人选首先是时任内务部队总司令罗戈日金将军,其次是时任总统安全局局长兼联邦保卫局副局长的佐洛托夫上将。
不过,对此,时任内务部队总司令罗戈日金将军曾出面予以澄清:“根据联邦安全委员会的决定,内务部队2015年之前将保持现状。”
4月5日,普京在四部门领导人会议上与内务部队总司令佐洛托夫上将交谈。
新机构恰逢其时
很显然,罗戈日金所言非虚。2015年已经过去,2016年4月5日普京正式下达强力部门改革令,并将相关法案提交杜马审议。
俄《军情观察》网分析说,普京此举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强力部门预算资金吃紧,必须对其进行调整;其次,国际及俄周边形势日趋复杂,加强国家安全保障及维稳力量,已经刻不容缓。
在国家强力机构设置问题上,十多年前把缉毒局和移民局从内务部分离出去的做法,一直存在争议。因为其部分职能与内务部重复且需要进行跨部门协调,建立这两个独立部门,加大了内务部队的护法难度。加上联邦缉毒局编制不足,将内务部打击毒品走私与吸食毒品等犯罪活动的职能剥离,反而给打击毒品犯罪活动制造了更多难题。另外,联邦缉毒局和移民局作为独立的强力部门需要大量预算开支,在国家深陷经济危机的当前条件下,将其转隶内务部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预算压力。
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国际反恐形势更加严峻,各种极端主义思想日趋泛滥,周边国家的战争风险和颜色革命威胁也对俄罗斯提出新的挑战,所有这些都要求俄罗斯建立一支新的能快速机动的现代化平暴力量——国家近卫军。
又一个联邦安全局?
反恐,打击极端分子,参与国家领土防卫,保卫国家重要目标和特种物资,与联邦安全局一道捍卫国家边界,凡此种种。4月5日的总统令同时明确了国家近卫军的职能与任务。
但反恐、打击有组织犯罪、保卫边境等国家近卫军的职能,显然与目前俄联邦安全局的部分职能重叠。对此,俄罗斯警察工会主席米哈伊尔·巴什金评论说:眼下国家近卫军总体看来就是一种“大杂烩”,“因为反恐是联邦安全局的重要职责,新成立的国家近卫军也要反恐,这样就搞不清楚到底谁负责反恐,如何反恐,联邦安全局将做什么?”
2011年,多莫杰多沃机场发生恐怖袭击后联邦安全局特种分队来到现场。
巴什金同时指出,建立国家近卫军会导致在抓捕危险犯罪分子时出现问题。“内务部会利用快速反应特种分队和机动特种分队人员实施抓捕行动,但他们现在划归国家近卫军,这样在联合执行任务前,内务部就需要与近卫军进行协调,协调需要时间,而且近卫军未必能做到有求必应。因此,能否在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反应将成问题。”
与巴什金看法不同,俄政治学家别尔科夫斯基认为,建立国家近卫军的主要原因是要保障普京的自身安全。在他看来,普京并不完全信任任何一个强力部门,因此他需要一支与主要到国外作战的现有武装力量平行的军队,负责解决国内问题,但它又不应该是内务部的一部分,而应该直接听命于普京本人。
“这实际上是为总统个人安全服务的一个强力部门。”别尔科夫斯基说,“国家近卫军的首要任务是国内维稳,首先是应对民众抗议,以防止出现类似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那样的情况。”
总司令对总统绝对忠诚
既然是近卫军,那么就需要一个绝对忠诚的人来领导。而普京任命佐洛托夫担当近卫军总司令,对这位62岁的老将军来讲,可谓名至实归。
佐洛托夫1954年生,上世纪70年代从边防部队退役后,进入苏联克格勃第9总局,当上了国家领导人的保镖。1991年的苏联“8·19事件”让佐洛托夫一举成名。当年俄联邦总统叶利钦站在倒戈的坦克上向人民发表演讲的照片一直流传至今,而当时陪伴在叶利钦身边的保镖中,佐洛托夫最为显眼。
身为保镖的佐洛托夫(左)与时任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及其家人走在大街上。
“8·19事件”后,佐洛托夫成为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的贴身保镖。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他结识了时任该市副市长的普京。1996年,佐洛托夫被联邦保卫总局解雇后,进入“波罗的海护送队”公司,成为该公司老板、著名商人罗曼·采波夫的私人保镖。值得一提的是,采波夫也曾干过索布恰克的保镖,而且是普京的密友。
索布恰克是普京眼里的“恩师”,而叶利钦把总统的位置让给了普京。曾当过两位“贵人”保镖的佐洛托夫,普京没有理由不信任。1999年底,普京出任代总统。正是在那个时候,佐洛托夫被任命为总统安全局局长。之后,在普京外出和出席公共场合的照片中,经常能看到他的贴身保镖佐洛托夫。
身为保镖的佐洛托夫与普京、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在一起。
2013年9月,佐洛托夫出任内务部队副总司令,去年5月普京任命他为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兼内务部队总司令。现如今,普京又再次提拔已到退休年龄的佐洛托夫。对此,俄强力部门内部人士议论说:“虽然内务部长科洛科利采夫也表现出色,但无论其功劳有多大,佐洛托夫与总统的关系都要更近些。”
佐洛托夫(图中黑夹克男士)在内务部队“屏障-2015”战役战略演习期间参观参演兵器。
2009年,时任总统安全局局长兼联邦保卫局副局长的佐洛托夫在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机场。
2015年,时任内务部队总司令的佐洛托夫出席在国家国防控制中心举行的国防部年度扩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