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次心灵震撼的洗礼,又是一曲共产党人奉献的赞歌。
2015年9月11日,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原政委刘华苏将军走进毛主席纪念堂讲课,与志愿者合影。
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陪同刘将军参观志愿者之家。
又是一次心灵震撼的洗礼,又是一曲共产党人奉献的赞歌。9月11日上午,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原政治委员刘华苏将军走进毛主席纪念堂,为正在执行2015年度第9期志愿服务任务的北京财贸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讲述《“奉献”----共产党人永恒的品格》。
刘华苏将军为毛主席纪念堂志愿者讲述《“奉献”----共产党人永恒的品格》。
刘华苏将军为毛主席纪念堂志愿者讲课。
讲课结束后,刘华苏将军与志愿者合影。
刘将军说,志愿精神就是奉献,能在毛主席纪念堂做志愿者,为主席站岗、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志愿者无上的荣光。将军从“奉献”的全党楷模,“奉献”的英雄群体,奉献的精神源泉点出了主题《“奉献”—共产党人永恒的品格》。刘将军说,走进纪念堂、来到毛主席身边,使他禁不住想起1966年,15岁的他与小伙伴一起从武汉徒步到湖南韶山。在陈列馆,主席一家六位亲人为革命献身的事迹给他留下了永生的印记。1959年6月,毛主席回故乡为亲人扫墓,墓前他思绪万千,沉思良久,说了两句话“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刘将军说,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近40年,为什么提起总理,人们仍然流泪?因为,“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十里长街送总理” ,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永嵌心底的集体记忆。1984年10月29日,胡耀邦同志瞻仰周恩来故居后写下了“全党楷模”的高度赞誉。
刘将军又从方志敏烈士在囚室中写下的《清贫》,讲到中国志愿服务的先驱雷锋,并与志愿者共同分享了雷锋同志的日记名篇。
“奉献”的英雄群体,是将军讲课中最动情的部分之一。刘将军的父亲刘毓标早在1927年4月,就在方志敏同志引导下参加了革命,从红土地走出的放牛娃历尽艰险,成长为共和国开国将军。刘将军对父辈曾经奋战过的皖浙赣热土,对被毛主席誉为“华中人民的长城”的新四军有着特殊的情结。结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刘将军重点为志愿者讲述了新四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浴血奋战、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从叶挺将军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毅然从澳门回国,主动请缨,担起新四军军长的重任,到叶挺夫人李秀文变卖金银首饰,并动员自己父亲拿出多年积蓄,从海外购得新式手枪3600支、手枪子弹110万发、新型军用望远镜200架,亲自押运,由广东经江西运往皖南新四军军部。叶挺将军气贯长虹的囚歌载入小学课本,今天刘将军再次吟诵出“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获得永生”名句,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先烈的敬仰。
作为新四军研究会的领导,刘将军如数家珍地为志愿者讲述了铁军精神。他与大家重温新四军军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他通过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图片,介绍了新四军中一批抛弃富豪家庭优越生活的华侨兵危难之中投身民族救亡;讲述新四军中有千千万万女兵,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巾帼不让须眉,脱下旗袍,穿上军装,冲上杀敌战场的可亲可敬事迹;还有娃娃兵及新四军中一支特殊的队伍—―日军被俘人员感召于正义,参加新四军并发起成立反战同盟的事迹,由此见证人民必胜、正义必胜的力量。刘将军特别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令所有人动容流泪的新四军传奇女兵“中国丹娘”施奇的故事。施奇参加新四军后成为一名机要员,在共同的革命事业中结识了周山同志,一次执行任务前,周山提出了结婚的请求,施奇说我们还年轻,等到抗战胜利那一天我们再举行婚礼,未曾想到这竟然成为最后的诀别。施奇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后受尽反动派凌辱折磨,后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因为誓死不出卖党的核心机密,1942年6月8日深夜,被敌人活埋于上饶集中营雷公山麓,牺牲时年仅23岁。施奇同志牺牲的场面惨不忍睹,被敌人活埋时,凶残的敌人看到施奇还在土坑中挣扎,又用一锅水浇到她的头上,继续填土踩踏,活活将其折磨死,施奇烈士牺牲后,被树为我党机要战线的楷模。周山同志也在日后战斗中牺牲。
讲到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源泉时,刘将军多次提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说,那一代人心中,没有什么比奉献更重要。他们舍弃家庭、舍弃富足的生活、牺牲爱情与生命,只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永远需要坚守与传承这样高尚的价值观。
最后,将军衷心寄语年轻志愿者“为主席站岗无上荣光,为人民服务无比崇高”。并向毛主席纪念堂志愿者赠送了《新四军画册》、《那一代人》等励志图书;志愿者也向将军赠送了毛主席纪念堂志愿者服装、臂章和“为人民服务”徽章。
刘将军为志愿者题写寄语。
本次活动是将军志愿者讲师团走进毛主席纪念堂系列活动之九。将军们带着自己的故事走进神圣殿堂与年轻志愿者分享理想、信念与人生故事。每位将军接受讲课任务后,都感受到走进毛主席纪念堂,在主席身边为年轻人讲授革命传统,意义非凡。尽管他们都是军中历练多年的高级将领,又多是有着丰富经验的政治工作干部,但面对心中沉甸甸的责任,他们非常认真准备与备课。承担本次讲课任务的刘华苏将军,从接受任务的那天起,一直在思考如何讲好不同寻常的45分钟课。他想到授课对象是在毛主席纪念堂的志愿者,想到志愿者的神圣使命“为主席站岗、为人民服务”,想到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奉献,于是他确定主题,精心准备了《奉献,共产党人永恒的品格》课件,并使用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图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讲课前一天,刘将军突然接到培养自己多年的一位老首长在江苏去世的消息。告别仪式定在11日上午举行,刘将军说,无论如何也不能耽误在毛主席纪念堂讲课的任务。于是,他提前赶往江苏向老首长告别,当日乘坐深夜零点到京的列车赶回北京。这些将军们,何尝不是在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
我看到刘将军在他撰写的《那一代人—―我的父亲母亲》书中这样写到—―“革命的胜利,乃是主义(信仰)的胜利”、“革命的胜利,乃是生命的胜利”、“革命的胜利,乃是人民的生命”,耳边不禁又响起习总书记在抗战胜利日阅兵时讲到的“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每次陪同将军讲师团讲课后,总为写新闻稿纠结。发一篇五个W齐备的简短消息,简单省力又合乎常规,但是总感觉信息量有限。于是就写出了既不是消息,又不像通讯的自体风格的文稿,只希望通过这些文字将更多信息与感受传递给读者。撰写《刘华苏将军讲述共产党人的品格》稿件时,在回放录音中,在阅读背景资料时,我不止一次在泪水相伴中思考、写作,再次想到了主席六位亲人为中国革命献身,想到了敬爱的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画面,想到了方志敏烈士狱中的《清贫》,想到了叶挺将军的《囚歌》,想到了施奇烈士23岁年轻生命的凋谢,而且被敌人如此凶残的杀害。这就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品格。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将这些感动用更多的文字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