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纪实

发布时间: 07-28 来源: 中国国防报 编辑: 罗瑜

  南京市委市政府把培养全民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硬指标”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全过程。

  龙盘虎踞地 长鸣警世钟

  ——江苏省南京市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纪实

  ■金全斌 董 荣 本报特约记者 仓 晓

\

  南京军地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图为今年5月,中小学生在“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主题教育活动条幅上签名。本报特约记者 仓 晓摄

  钟山龙盘,石城虎踞。南京,这座有着2500年的建城史和450年的建都史的城市,中国近现代史始于斯、终于斯,既目睹了国家的惨痛劫难,也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今,这座历经战火洗礼,写满英勇与悲壮的城市,对“国防”二字的体会尤为深切。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把培养全民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硬指标”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全过程,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注国防、人人热爱国防、人人支持国防、人人献身国防的浓厚氛围。

  ■推进国防教育普及——

  居安思危意识扎根古城民众心中

  “1938年3月31日,当日军汽车队驶入伏击区时,我用重机枪向日军车队猛扫,掩护兄弟部队指战员向日军车队冲击……”台上,讲者白发苍苍,激情感人。台下,听者全神贯注,坐无虚席。在南京,每逢月末,市图书馆举办的“金陵大讲堂”都会如期开讲。这个由百名离退休老将军担任国防教育辅导员的义务讲师团无人不晓。本期主讲的是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老将军,他讲述的自己参加响堂铺伏击战的经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仓宇听完报告动情地说:“老将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过去那段难忘岁月,本身就是一本鲜活的历史教科书,使人警醒,催人奋进。”这是南京市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一个真实场景。

  9月18日,一个让所有中国人耻辱和警醒的日子。2014年的这一天,南京市全体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观看文献纪录片《甲午!甲午》。一直以来,南京市坚持把领导干部国防教育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市区两级党校把国防教育课程纳入领导干部主体班次培训课程,专门组织驻宁高校专家和教授组织编写教案,负责全市处以上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授课,长期的国防教育使得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观念明显增强,形成了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组织史学家编写《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中小学生系列读物《血火记忆》《历史真相》《警示思考》,免费向全市52万中小学生发放,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知历史。教育局局长吴晓茅告诉记者:南京的大中小学校把国防教育作为社会实践必修课,进入教材,进入课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国防教育,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明显增强。

  ■发挥红色资源效应——

  100多个教育基地见证百姓参与热情

  南京是一座英雄之城,众多的军事遗迹和红色教育资源,是南京开展国防教育不竭的源泉。据统计,南京仅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就有17家,市区级国防教育基地达100多家。近几年,南京军地积极适应时代需要,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开发建设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纪念场馆,并免费对公众开放,使之成为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阵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经过多次扩建,已建成了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现代化展馆,时刻警醒人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雨花台烈士陵园,经过多年持续投入,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同时,他们对渡江胜利纪念馆、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梅园新村、南京国防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改扩建和环境整治,免费对公众开放,每年接待参观人数达3000万余人次。去年,全国地市级领导干部国防专题研究班学员专程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接受国防教育。研究班学员、扬州市副市长张宝娟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没有国防的强大,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发挥现有教育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南京市积极鼓励和支持社区国防教育和民间国防教育基地建设,鼓楼区颐和路社区将军馆、三步两桥社区海洋国防教育馆、南京民间抗日纪念馆……这些星罗棋布、内涵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像一张无形的网络,覆盖了南京城乡的各个角落,已成为南京乃至全国干部群众和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馆。南京民间抗日纪念馆自2006年12月对社会正式开放以来,已接待参观群众20多万人次。去年7月10日,该馆被命名为“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长吴先斌说,办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记住中国那段悲痛的历史,始终铭记那段历史。

  ■拓展国防教育阵地——

  现代传播手段呈现国防教育景观

  历史古镇高淳老街上的高淳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是1938年6月陈毅率部队开辟茅山根据地抵达江苏境内的第一站。年复一年,这里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参观人群。与往日不同的是,如今在旧址大门旁多出了两个二维码标识。前来参观的人们,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扫一扫”,就能登录到微信公众号,全面了解旧址情况以及新四军在高淳地区的战斗故事。“背包客”孙秀兰站在旧址前,被新四军的事迹所吸引。他说:“用手机‘扫一扫’就能追忆革命先辈的事迹,这为‘低头族’带来了新体验,对我们的心灵更是一次洗礼。”

  传统与现代手段相得益彰,使国防教育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南京媒体资源发达,报社、电台、电视台37家,互联网用户近三百万。近年来,该市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资源优势,在全市构建起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四位一体”的宣传阵地,形成“有固定时间、固定版面、固定波段、固定频道和固定网页”的“五有”新格局,实现全方位、立体式传播。《南京日报》长期开设“国防天地”专版,《金陵晚报》开设“双拥周刊”,南京电视台开辟国防教育专栏,对各项纪念活动进行全方位报道;各区内部刊物、广电媒体,全部开辟了国防教育专栏(版),国防教育内容的比重持续加大。

  与此同时,市国教办依托政府网站开辟国防在线、国防形势、国防纪事、战争岁月等10个栏目,11个区政府网站同时开通了国防教育专页,大力宣传国防法规知识、国防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支持国防的深厚氛围。中国电信、联通、移动等通信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辟国防教育短信平台,不定时给手机用户群发国防教育公益短信,使社会不同群体在互动中接受国防教育,增长国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