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连长辛元:两度放弃晋升机会选择去充电

发布时间: 07-09 来源: 解放军报 编辑: 罗瑜

  准备打仗,只有“本领恐慌”还不够

  透视第二十六集团军某团博士连长辛元的精武之路

  ■本报特约记者 李东星 陶连鹏 通讯员 董向远

辛元和战士们交流训练体会。本报特约记者 仇成梁摄

  “现在上战场有把握吗?”

  盛夏时节,第26集团军某团七连博士连长辛元,带领官兵在军区比武中勇夺6枚金牌。走下赛场,记者的一句追问,让他若有所思:新干扰战法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暴露了新问题。“把握不大,还得盯着问题继续练!”

  “面对未来战场,其实谁都会有‘本领恐慌’,但只有‘本领恐慌’还不够!”恐慌什么,就钻研什么、突破什么、提高什么!10年间,辛元的一次次“本领恐慌”倒逼着自己能力升级,留下了一条扎根打赢一线、矢志精武强能的军旅轨迹。

  2003年7月,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辛元被分配到该团某连。毕业不到半年,他就在全团“四会”教练员比武中夺得第3名,成为前10名中唯一的新毕业干部;某型主战装备缺少训练教材,他主动带领4名士官骨干组成攻关小组,领衔编写的新装备操作规程在全团推广。

  不久,他便入选团队优秀人才库,成为全团重点培养的干部苗子。

  当时,团队刚刚完成扩编,急需一大批优秀基层干部,团里有意破格提拔,让毕业刚刚一年的辛元代理连长。

  在不少人看来,辛元赶上了自己军旅生涯的难得机遇。然而,此时的他心里却算着另外一笔账:团队装备存在明显的代差,自己几经攻关,也只能把全连新老装备实现组网,连队与团队的互联互通始终存在瓶颈。

  “我不能带着‘本领恐慌’当连长。等我充电回来再大干一场!”辛元带着训练课题,考取了母校的研究生。

  读研3年间,他在军内重点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10余篇,先后参与7项重大研究课题。

  毕业时,辛元婉拒了留校任教的“橄榄枝”,返回部队工作仅2个月,就与战友一起组建了新的指挥专网,实现了全团装备的互通互联。

  主动请缨担任全团“战术计算”课目教练员,带领比武分队在全军专业比武中包揽金银牌;担纲某型新装备训练的设计筹划,两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大展拳脚的辛元,鲜花掌声扑面而来。就在团党委准备提升他担任团侦察股长时,辛元又有了新的“本领恐慌”——

  一次演练,辛元带领使用新型装备的干扰分队连吃败仗。复盘时,针对演练中自己暴露的指挥能力不足问题,让他有了新的思考:只懂技术,不会指挥打不了胜仗,未来信息作战需要既懂技术又会指挥的复合型人才。

  放弃职务提升机会,再度选择入学深造的辛元,让不少战友替他惋惜。

  博士毕业时,职务晋升已然偏慢的辛元,却又一次放弃了调进机关或院校、科研单位的机会,坚决回到了连长的岗位上。

  “论学历你全团最高,论能力你成果最多,现在还有‘本领恐慌’吗?”

  辛元的回答却没有半分犹豫:“提高本领没有完成时,常怀恐慌才能一直向前。”

  一次,连队参加上级组织的实战化演练。辛元使用他自主研发的即时数据通信软件,使全连作战效能倍增,一度在对抗中占据上风,眼看胜利唾手可得。

  突然,导调组随机出情况——“操作手遇袭负伤,退出战场!”替补上场的操作手,延迟了连队组网速度,战场形势很快逆转……

  哪里跌倒不光要从哪里爬起,而且步子要走得更加坚实有力。反思过后,辛元对连队训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摸索出的“人装结合测距法”和“夜间地钉精确定位法”,使装备开设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

  目前,辛元所在连所有战士,均能熟练掌握2种以上专业技能,全连6个主战专业课目成绩合格率全部在95%以上。去年以来,他们参加各级对抗演练11次,未逢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