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难当头,共产党人挺起民族的脊梁

发布时间: 07-06 来源: 解放军报 编辑: 罗瑜

  5、有谁这样诠释“爱到极致是牺牲”

  当她们把刚出生的孩子寄养给乡亲,当他年迈的母亲在日寇手中绝食自尽,当分娩不久的她挽着一群姐妹殉难乌斯浑河……那是怎样一种“痛彻心扉”、怎样一种“家国大爱”

  那是一个早晨,或是一个黄昏,阳光安静,生命赓续。一位母亲深深吻罢襁褓中的孩子,把襁褓塞到了老乡怀里,转身跟上前进的队伍,任泪水奔涌……

  孩子睡得宁静,母亲撕心裂肺。这一别,也许就是死别;这一送,往往就是永诀。从这一天起,行军的路上,战斗的间隙,牺牲前的一刻,母亲难忘孩子的小脸,梦里魂里、九泉之下也仿佛听到孩子的哭声……这一幕,在共产党的队伍里一再上演。烽火岁月,家国之间,共产党人只好硬下这“铁石心肠”。牺牲深处是大爱,在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有一面“左权奶娘名录”的纪念墙。上面有多少位哺育革命后代的慈爱奶娘,便有多少位“狠心”弃婴抛子的母亲。

  1941年的深秋,女共产党员陈若克在日寇“扫荡”中不幸被俘。刑前,陈若克对出生不足20天的孩子说:“孩子你来到这世上,没有吃妈妈一口奶,现在就要和妈妈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了,你就吸一口妈妈的血吧……”说着,将手上的鲜血滴进孩子的嘴里。凶残的敌人在她和孩子身上连捅27刀,母子均壮烈牺牲……

  乌斯浑河,满语意为“汹涌暴烈”。这条汹涌暴烈了千百年的河,在抗战烽火中接纳了8位共产党女战士的壮丽灵魂。

  八女投江,其中年龄最大的冷云,丈夫刚刚牺牲,2个月大的女儿刚刚寄养在老乡家。这位23岁的女共产党员,挽着年仅13岁的战友王惠民,和姐妹们一起走向死亡。那时是秋天,秋雨绵绵,江水暴涨,日寇的炮弹覆盖了江面,8朵殷红的浪花在浊浪中盛开,凋零,远去……身后的日寇惊呆了。他们永远抓不到这些慷慨赴死的女战士。

  “狠心”的,不只是母亲,还有儿子。1941年8月,日寇抓走了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三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母亲。日寇以母亲生死相要挟:“你若是孝子,就该为你风烛残年的母亲着想……”母亲却说:“我是中国人,我儿子当八路军是我让他去的。劝降?那是妄想!”此时此刻,马母心中有天下,马本斋心中有天下母亲!马母绝食7天,以身殉国,马本斋悲愤写道:“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爱自己的母亲!但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面前,牺牲是爱到极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