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宝安国防网

微信公众号

37名技术骨干种子选手集体“外嫁”导弹新军

发布时间: 04-21 来源: 中国军网综合编辑: 罗瑜

  “如果只算单位的小账,确实是越算越不划算。但算一算战斗力的大账,那么压力再大,困难再多也得干。”旅党委会上,“一班人”就这个问题统一了思想。几天后,新装备集训队的筹组方案就摆到了旅领导的案头。

  单位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有人提议,集训队迟早要“嫁”出去,能不能借机分流一些人员……

  对这种“甩包袱”言行,该旅领导进行了耐心引导和批评教育,随后将一批素质过硬的骨干配备到集训队。

  集训队队长姚清华是该旅副总工程师,徐建伟是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两人一文一武,都是全旅数得着的优秀人才。

  来到该旅的第二天下午,记者在集训队宿办楼见到了徐建伟,此时他正组织几名留守人员学习新装备知识。交谈中,徐教导员从抽屉中拿出一份人员名册说,所有人都是旅里各专业的骨干。当初选拔这些骨干时,旅党委专门强调,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放手挑选。

  技术室主任张翊安专业技术精湛,拥有多项科研成果,是名副其实的专业“大拿”;黄君明、周霞两口子,是旅里好不容易从地方航天科工集团挖来的专家,集训队将夫妻俩双双挑走;导弹发射车司机培养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集训队挑走的三级军士长陈玉章,四级军士长刘军朋、文明等人,都是技术精湛的老司机;资深的修理骨干,二级军士长乔方强,也“嫁”到了集训队……

  尽管爱才如命的旅长查显发有千般不舍得,但在集训队成立那天,他的表态毫不含糊:“我们不仅要把最俊的‘闺女’嫁过去,还要准备一份厚礼‘陪嫁’。”

  集训队成立后,旅里又马不停蹄地与上级机关和工业部门联系,先后将30名队员送到武器生产厂家和导弹试验一线学习。由于正好赶上部队转隶,有的同志因此产生了忧虑情绪,怕“娘家”不管,“婆家”不要。该旅党委一边做好大家的安抚工作,一边将集训队的工作情况上报。新单位党委对他们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评,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记者返京后,政委陈永华专门打来电话:“集训队的37人已离开旅队序列,一切正常。”话语中,有不舍,也有由衷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