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叫声老兵责任重
畅销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有段故事,不是专写退伍兵,打比方时却蹦出了两句兵味十足的话:当过兵才能退伍;不打仗就别看不起牺牲!这番话道出了普通百姓对一个特殊群体——老兵的特有敬重。
今天,我们走进中原大地,一起分享三位转业复退军人成功转型的故事。从三位老兵身上学些什么?
学他们离开部队时,听招呼、守规矩,保持了老兵本色。学他们回到地方,心态归零,第二战场再创辉煌,展现了老兵气魄。学他们顺利时跃马扬鞭,一鼓作气,高扬了老兵精神。学他们身处逆境时不气馁,从头再来敢打拼,显示了老兵品格。
置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空间很大,干事岗位很多。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安置更加天高地阔: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当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同样有滋有味;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做一名高级蓝领照样有声有色;致力社会事业发展,投身建立服务体系,当一个留守儿童家园、托老所等公共服务机构的创办者,可谓有情有义;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上有作为,可谓有胆有识。
叫声老兵责任重。假如有一天我们脱下军装,也会像三位老兵那样,永葆老兵本色,知进退,择业不挑三拣四;有信仰,责任面前不退缩;爱人民,付出再多不言苦。
当年,身为基层军官的陈晓磐与战士一起查看蔬菜生长情况。
“片警”陈晓磐登上阅兵观礼台
军队好传统成就了我
陈晓磐,男,1971年出生。1989年入伍,转业前在济南军区某团任职,参加过’98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荣立三等功2次。2000年转业,现任漯河市临颍县皇帝庙乡派出所指导员兼社区民警,荣获“全国模范军转干部”“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40多项。
我的衣柜里,常年挂着两套制服:一套老式军装,一套老式警服。在我看来,哪怕穿过一天军装,就永远是个兵。
入伍第四年,我因表现突出被推荐上军校提干,成了一名军官。从军校毕业回部队后,我满脑子都是工作,几乎年年当先进。
1998年8月7日,我结婚的大喜日子。那天,婚礼刚热热闹闹进行了20多分钟,一位战友突然跑来,对我悄声耳语:“刚接命令,部队马上开赴抗洪前线!”我当时有点懵,随即悄声叮嘱司仪:“压缩时间,我要去抗洪!”
随后,我用不到10分钟时间,匆忙举行完婚礼,撇下新婚妻子和亲朋好友,脱下新装换军装,登上开赴抗洪一线的军车。
2000年,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最后一年。那年10月,我服从组织安排,脱下了军装。当我转业换上警服,进入完全陌生的“第二战场”时,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考验。
我被分配到临颍县皇帝庙乡派出所当“片警”后,一些战友感到惋惜,说你这个“拼命三郎”现在英雄无用武之地。我觉得,论工作舞台,社区“一亩三分地”确实小,可只要肯努力,小舞台也能唱大戏!
鸟恋一个巢,人要一个家。随着大量村民外出务工,“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不少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他们很需要帮助,怎么才能知道他们的需求呢?那年春节前,我看到家家户户门楣上贴着大红春联,不由得眼睛一亮:如果做个“连心结”放在门口,不是挺好吗?随后,我找人制作了3600多枚蕴含平安吉祥寓意的“中国结”,正面是“警民一家亲”字样,背面印有我的手机号码,免费发放给辖区群众。我与大家约定:谁家有啥困难或问题需要解决时,就把“连心结”高挂在门口。待我下乡巡防,一见到就会主动登门。至今,我已送出24000多枚“连心结”,当地群众把它们看成是“吉祥物”和“护身符”。
为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把“连心结”变成“连心桥”“连心港”,2010年6月,我联合警务辖区内6个村委会和5所学校捐资成立“留守儿童温馨家园,在警务室里安装亲情视频,让留守儿童能在网上与父母见面聊天。同时开通温馨留守家园QQ群和微博,接受网上报名和求助,一系列有益的活动让200多名留守儿童有了家的温暖。
基层工作平凡琐碎,靠的是细心和耐心。不顺利、不顺心的时候,战友替我惋惜的话偶尔也会冒出来,打破内心的平静。一番惊涛骇浪后,我能自我劝解:“你已经是一名政法公务员,工作稳定,还有何求?”自己勉励自己,于是浑身又有了使不完的劲儿。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部队好传统成就了我。
2014年5月27日,在第六次全国军转干部表彰大会上,我获评“全国模范军转干部”,受到习总书记接见。2015年9月3日,我又获邀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现场观礼,登上了阅兵观礼台。
回忆这两个平生最激动、最幸福的日子,我由衷地感谢部队培养教育。
当我站在领奖台、观礼台上时,更加感到难忘党恩、难忘军恩,更加怀念部队、想念战友。部队教育培养了我,这个恩情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我会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转业复退军人这块“军字招牌”增光添彩!
如今,巡防中的“片警”陈晓磐与乡亲们交流攀谈。
“社区管家”王挺军干好婆婆妈妈的工作
部队给了我一股子闯劲
王挺军,男,1961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文化程度。1978年10月招飞入伍,2001年以副团职务从空军转业,成为全军第一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现任洪门镇新兴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所在社区获评“全国文明社区”,本人获评“全国模范军转干部”“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儿时想驾驶战机,招飞时一路过关斩将,入伍后却被调配到场站,只能在地上“看飞机”。回忆自己这番经历,我常说,人生际遇有时真的就像“过山车”,起起伏伏,高高低低,关键是锐气不要被挫伤。
军校毕业后,我因表现突出,曾经“副连代理副营”担起股长职责。几年后,我因为“有帮抓经验”,又“副营代理正连”,以副营职干事身份代理连队指导员。
低职高配不喜,高职低配不忧。2001年3月,我副团职务已满4个年头,成了全军第一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中的一员。当时,新乡市推进居委会改革,面向社会招聘4名社区主任。
我决定应聘时,老父亲气得直跺脚:“有官不去当,有钱不去挣,干这个婆婆妈妈的工作,丢人不?”我觉得不丢人,坚信一条: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
每当有人问起我当初的选择,我总是笑答:“社区主任人称‘社区管家’,大到衣食住行,小到吃喝拉撒,哪一条都不敢马虎!”
春夏社区公共基础设施落后,上级下拨经费有限,居民公摊人心难齐。我担任社区主任之初,拿出2万元转业费开了工。社区群众被感动了,纷纷加入义工行列,自来水和污水管道改造、增加变压器等问题很快解决。此后,我又探索出“六位一体”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组建社区家政公司、法律咨询站、健康用品店等便民利民站、点,运行后引来一片点赞。
2005年,我临危受命,又被上级安排到新兴社区当主任。我跑了110多趟企业,社区内失业人员全部就业。
社区主任当了15年,我越当越有滋味。这滋味不是享受,是服务、付出和创新发展的快乐。感谢部队给了我一股子闯劲。靠这闯劲,困难能克服,平庸能战胜,委屈还能承受。我相信,只要付出一片真心,群众总有一天会理解,会给予支持。我有一点体会尤深——
解决好“就业、就医、教育”三大难题,就是社区居民的“吉祥三宝”,也是自主择业战友们创业就业的广阔天地。
王挺军告别军营前,特意着军装在办公室留影。
担任社区主任的王挺军,现场帮群众解难。
“好村官”尚银州让村民过得更有品位
当兵的经历让人看得远
尚银州,男,1963年12月出生。1980年入伍到青藏兵站部某汽车团,曾荣立三等功。1983年12月退伍,1999年离岗创业。现任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楚沟村村委会主任,所在村被河南省评为“小康村”“文明村”“特色文化村”。两次荣获“国家扶贫先进个人奖”,获评“河南省优秀复转军人”“郑州市劳动模范”。
我今年52岁,可以用“上山、下海、当村官”7个字概括自己的经历——
上山,在青藏高原当了3年汽车兵,“两手抱着方向盘,双脚踩着鬼门关。”下海,企业辉煌时年上缴利税1000多万元。当村官,与村民一起努力争当“新型农民”。
2003年底,我老家新密市城关镇楚沟村选举新一届村委会主任时,全村1653位选民1618人选我。
走马上任时,我拍着胸脯说:“我要带领大家打造一个活得有滋味、过得有品位的新农村。”啥叫有滋味、有品位?我指指脑袋说:“就是得先把它喂饱喽!”
当时,村里赌博风、迷信风、上访风三股歪风盛行,经济发展滞后,干群关系紧张。我自掏腰包订阅《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等300多份报刊,免费赠送给每户村民。我还组织“移风易俗”“致富有方”等各类大课堂、培训班。时间一长,“疗效”出来了:报纸虽小,开启了看世界的窗口;杂志不大,架起了奔小康的桥梁。村民靠致富信息发财的,越来越多。
当兵的经历让人看得远。经济落后要发展,民风不好要改变。在乡村干事,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关键得让老少爷们儿认可你、买你的账。我不是能人,但部队的锻炼摔打,不仅让遇到事我有想法,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有办法。
抚今追昔,我感谢部队教育培养,给了我血性、胆识,也给了我勇于追求远大目标的品格——
当汽车兵,离了车灯走不成路。当村干部,心里要是没有一盏灯,也走不远。
“好村官”尚银州(右一),与村民一起在农家书屋“充电”。
并非结语
告诫 提醒 勉励
我军从成立至今,不同发展时期陆续有许多人退出现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老兵。扎实推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裁减军队员额30万,又将有一批战友退出现役,奔赴经济建设一线。
从战场到商场,路有多远?从操场到市场,第一步该怎样迈开?三位转业复退军人成功转型的故事,令人感动,给人启示。他们有的通过政府安排,如今已成为名扬全国的公安“片警”;有的选择自主择业,竞聘社区主任,如今已是深受群众欢迎的“社区管家”;有的投身新农村建设,靠文化的力量改造乡村,如今也已带出了一批“新型农民”。他们经历不同、职业有别,但有一种共同的人生底色:老兵。
老兵的胸怀像大海。退出现役,本色不改,军装永远穿在心里;曾经是兵,就有责任,忠诚永远奔腾在血液。“片警”陈晓磐用红红的“连心结”,告诫我们:老兵,弘扬传统忠诚无比。“社区管家”王挺军用解决“就业、就医、教育”三大难题的韧劲,提醒我们:老兵,角色转换时锐意创新。“好村官”尚银州用改造乡村的扎实行动,勉励我们:老兵,回报人民时满腔热血。
寄语战友
老连长对我说过:“你篮球打得挺好,就因为你场上状态保持得好!”不管进退去留,盼望战友们保持“场上状态”。
——陈晓磐
我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两句话:脱下的是军装,脱不掉的是本色;转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追求。
——王挺军
当过兵,就要做一盏有温度的灯。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把身上积攒的热和光发散出来,温暖人心,照亮征程。
——尚银州
(感谢特约记者魏联军,通讯员马昕、谷巍峰、王智慧、乔忠辉、高东明、曹红学、董红利参与本版稿件的采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