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企业民兵工作多了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 01-13 来源: 中国军网 编辑: 罗瑜

  写在前面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无疑是国家战略蓝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为天津、河北提供了难能可贵的人才、技术、产业、项目转移,极大提升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层次。如何牢牢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空间中谋划和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如何破解新机遇带来的新挑战、新难题?请看来自河北省的报道。

  2015年12月12日,寒风萧萧,而燕赵大地却涌动着阵阵暖流。位于石家庄市裕华西路的人才大厦一楼,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这里是河北省军区协调省民政厅、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的“2015年度京津冀退役士兵就业招聘会”的现场。

  京津冀三地医药医疗、IT电子、房产建筑、商业贸易、机械加工等各个行业150多家优质企业汇聚一堂,面向三地退伍兵进行专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4200多个,涉及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互联网应用、驾驶员等多个专业,吸引了8000多名京津冀三地退役士兵前来求职应聘,4800多人次达成就业意向。

  “他们能吃苦,组织纪律观念强,适应能力强,进入角色快。”

  “我在海军服役5年,荣立过1次三等功,自考经济学本科,主要特长是电脑维修和多媒体制作。”“我在武警服役2年,主要担负警卫执勤任务,学过军体拳、散打……”在保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咨询台前,前来咨询、报名的退役士兵络绎不绝,他们纷纷做着自我介绍。

  保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家民营企业,两次入选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榜,连续多年荣获中国企业500强殊荣,此次招聘会他们携500个生产一线岗位参会,开出了较为优厚的待遇。

  “我们公司很乐意招聘退役士兵,截至目前已有1200多名退役士兵在公司工作。他们能吃苦,组织纪律观念强,适应能力强,进入角色快,能够很快融入公司之中,短时间内就会成为公司的骨干,对公司的准军事化企业管理文化也是一种带动和促进。”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退役士兵经过部队锻炼培养,军事素质好,吃苦精神强,不少人还在海空军等技术兵种服役,是宝贵的民兵预备役专业技术人才兵员储备,但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很多人不得不伴随着务工人员“孔雀东南飞”的流动大军远离家乡,导致通信、地震、交通、电力等民兵预备役专业对口率差强人意,民兵预备役专业兵种“闭上眼千千万,睁开眼全不见”。

  只能“筑巢引凤”引导退役士兵立足家乡发展。记者采访中得知,河北一大批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目前已普遍把招聘退役士兵作为首选,把招聘退役士兵与加强企业武装工作结合起来,有效增强了民兵组织的凝聚力。长城汽车有限公司安全保卫部部长、预备役连指导员岳锐波介绍,公司编组了100多人的预备役连,投入70多万元建设连部、购置装备器材,做到了“办公有场所、活动有场地、训练有装备”,实现了生产力与战斗力的双提升。

  “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利益,还有国防利益,是多赢之举。”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国家战略,如何使京津冀协同发展惠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民兵预备役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在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形势下,如何自觉把民兵整组和应急力量建设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这是京津冀三省市军地共同肩负的时代重任。

  “京津冀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恰逢时机,水到渠成。尤其随着京津产业转移,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利益,还有国防利益,是多赢之举。”河北省军区领导认识十分清醒。

  “京津冀地区今天的经济发展水平和10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最近几年,河北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实现加速度,与京津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过去,京津想转移一个产业到河北,可当地的人员素质、配套设施跟不上,一体化是有心无力。现在一大批经过部队培养锻炼的有学历、有能力优秀青年成为取之不尽的资源。”河北省民政厅领导说。

  基于这一认识,河北军地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在推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转移三个领域率先协同发展的同时,树立大国防视野,积极做好京津冀三地退役士兵就业服务工作,充分为京津冀企事业单位和退役士兵搭建就业交流平台,为企业发展添动力,为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增活力。

  河北省还建立了退役士兵信息库,设立求职信息联系方式,最大程度收集京津冀退役士兵个人信息,录入信息库,以便为其提供优先推荐工作服务。

  “为企业招兵,在企业编兵,不能让优质人力资源白白浪费!”

  民兵预备役人员散则为民,聚则为兵。关键时刻,如何确保兵员“聚”得起来,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大,对民兵预备役工作造成的影响凸显。怎样因势而变,打造一支应急应战“铁拳头”,是当前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必须回答的课题。而要答好这道课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哪里编兵?

  “为企业招兵,在企业编兵,不能让优质人力资源白白浪费!”河北省军区领导敏锐地认识到随着北京产业转移带来的用工高峰,也为民兵预备役编组提供了“富矿”,省军区积极探索,在“市场”与“战场”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

  他们按照“贴近实战、快速反应、利于保持”的思路,常态化储备了十多支应急队伍,配齐所需的抗洪抢险、地震救援、森林扑火、反恐维稳四套装备。石家庄警备区还制定出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细则》和《规范化建设达标考评细则》,对编有民兵的企业进行“四室两库”规范化建设,明确了统一办公场所设置、统一软件资料、统一装备器材配备标准、统一考评标准的“四统一”。石家庄市大型企业安瑞科公司探索出了“组织随着兵员建、队伍紧跟任务建、骨干紧贴需要选”的民兵编组新模式。张家口军分区建立了“民兵整组网络信息库”,打开信息库,民兵基本资料、指纹、照片、工作单位、去向以及联系方式一目了然。

  “民兵预备役所编骨干人员都是为这些企业招聘的退伍兵,岗位稳定,用时便于拉动。”2015年以来,省军区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对军分区、人武部担负战备值班的民兵预备役应急分队进行多次突击抽点,所抽点的应急分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集结完毕,兵员到位率达95%以上,较好纠正了以往“纸上编兵”“有编无兵”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