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汪保飞 杨清悦
在部队演习复盘推演中,常听到由于对天气突变、地形复杂等战场环境预想不足而导致战斗失利的例子。这提醒我们,指挥员的作战思维只有紧随战场环境而变,才能在未来战场上处乱不惊,决战决胜。
“三栖尖兵”何祥美曾以“枪王”的过硬本领,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的1号狙击手。到达上海后,他坚决要求为多次校准过的狙击步枪重新校枪,理由是“部队驻地和上海环境有差别,温度和气压都不一样,射击精度很难保证”。经批准后,重新校验的结果令所有人心惊肉跳:6支即将执行任务的狙击步枪,弹着点全部偏低,距瞄准点竟相差10厘米。试想,如果不是何祥美有着因环境而变的思维,遇到实战情况如何有效制敌?
反观个别部队,进行一次远程机动演习,就会出现“水土不服”“马失前蹄”的情况。要么指挥联络方式单一,通信遭电磁干扰,指挥就无法畅通;要么装备操作维护保养跟不上,跑惯了平地的装备不适应复杂地形环境,一不小心就出现“趴窝”现象;要么身体素质跟不上环境变化,官兵因上高原过快导致缺氧难行,无法立即投入作战。作战环境一变,就出问题,这应该引起各级指挥员的高度重视。
今年以来,陆军跨区参加“火力-2015”实弹演习、海军赴俄罗斯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15(Ⅱ)”演习、各军区空军参加“利剑-2015”实兵演习等,都是为适应未来战争需要而将部队拉到陌生环境开展实战化训练。随着我军作战样式不断多元化,部队远距离机动到陌生地域执行任务的情况越来越多,指挥员的作战思维该变一变了!
事实上,看似环境的小小变化,对于拥有千军万马的雄师劲旅来说,影响可不止一点点。指挥员的指挥不随战场环境变化,而是因循守旧,就会吃大亏,甚至付出不可挽回的代价。这样的例子很多,赤壁之战曹操数十万雄兵因不熟悉水战特点惨遭大败,拿破仑和希特勒皆因对严寒气候考虑不足而尝到失败苦果。
平时对复杂环境适应得越好,战时离打赢就越近。各级指挥员只有以使命任务为牵引,以战胜对手为目标,以复杂环境为战场,全面锤炼信息化条件下走、打、吃、住、藏、联、供、管、救、修等能力,才能做到一旦有事,不分地域、不讲季节、不论环境,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作者单位:69222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