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双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 09-10 来源: 深圳特区报 编辑: 罗瑜

驻宝安部队官兵开展敬老爱老活动。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启达 文/图

  宝安区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光明新区、龙华新区分设以后,三个区秉承拥军传统,协调一致,构建“大宝安、大双拥”工作格局。近年来,宝安区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强区、强军两个目标统领双拥工作,实现了强军与强区的双赢局面。

  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发展规划

  宝安区坚持“重在以强军、强区两个目标统领双拥工作,开拓创新实现强军与强区的融合双赢”,牢固树立“大双拥”理念,定期组织班子领导过“军事日”、慰问部队和优抚对象、欢送新兵入伍,将双拥工作列入党政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

  在国防教育方面坚持领导干部先行,国防教育已经成为宝安党政干部培训的必修课,机关干部国防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更为重要的是,宝安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了加强制度建设管长远。宝安探索建立大宝安双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机构、人员和办公经费,在军地融合方面形成强大合力。

  坚持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

  宝安将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计划,列入区委区政府年度工作安排。创新提出坚持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宝安开办“少年军校”和国防教育“青春学堂”,为中小学生开设国防教育第二课堂,今年春季开学,全区30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第一课就是国防教育课。选派驻区部队优秀官兵兼任中小学国防副校长,石岩街道罗租小学成为全国首家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宝安还创立巡展式国防教育模式,创建全国首家、全市唯一的老战士纪念馆,抢救珍贵战斗历史和革命文物近万件,组织巡展50多场。去年率先推出了“宝安国防教育大讲堂”,4名将军来授课,成为深圳国防教育的样板。

  为了传播宝安“大双拥”理念,该区在全国率先开通县区级国防教育网站,在辖区报纸开设了国防和双拥工作专栏,同时涌现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赵绪富、《中国双拥》年度人物卓振翠等一批拥军典型。

  积极引导社会化拥军

  近年,宝安积极支持部队建设,逐年加大投入,4年投入2个多亿支持部队建设各类基础设施130多个,大幅改善了驻区部队的训练和生活条件。包括投入500多万元,帮助26支部队新建训练游泳池、电子阅览室等。其中仅光明新区就投入3200多万元,支持驻地部队建设蓄水池等项目近百项;龙华新区将双拥工作与援藏工作相结合,提出实施“走出去”拥军。

  宝安大力培育拥军类社会组织,在全国率先设立关爱驻地困难官兵慈善基金,为驻区部队困难官兵及家属提供生活资助金和医疗资助金。组织爱国企业家,率先成立了社会拥军联谊会,4年来走访驻区部队100多次,率先成立全市首个青年拥军促进会,多渠道为退伍青年提供帮扶。

  推动产业转型与国防建设对接

  宝安不断创新军地军民“大协作”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在全国县区一级率先出台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宝安坚持统筹好强区强军大局,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社会转型融和与国防建设无缝衔接。对宝安机场、大铲湾码头、深圳北站等,嵌入了优质的人防工程。布局了一批军民融合型产业,特别是在超材料、高频微波通讯、无人机等领域,大力支持“1213”工程、中国天谷、一电科技等国际领先企业,为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宝安驻区各部队也积极支持宝安经济社会建设,为宝安区清理河道20多公里、植树1万多棵;大力开展扶危济困、助学兴教和医疗扶持;共训练民兵2000多人、保安3000多人;出动5000多名官兵抗灾抢险,挽回经济损失一千多万元;去年5月特大暴雨期间,解救遇险群众6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