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宝安国防网

微信公众号

战士批评领导 这个连队的党内生活很有“火药味”

发布时间: 05-10 来源: 中国军网编辑: 罗瑜

  前不久,在武警8690部队举办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所属某部五连党支部完整保存的86本党支部会议记录本,成为培训的生动教材。五连建连80年来,全连党员坚持继承发扬敢于批评、善于批评的优良传统,将批评贯穿于学习、工作及各项任务之中,让批评帮助之风无处不在,形成了浓厚氛围。这些记录本的记载,有713次谈到对党员的批评帮助,批评内容涉及思想作风、生活养成、军事训练、廉洁自律等方面。此次培训,五连现任党支部书记金黄磊走上讲台,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党支部的经验做法,让大家深受启发。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带来的详细报道:

  武警8690部队五连保存的部分党支部会议记录本。 李林摄

  ◎党员在批评中进步 ◎支部在批评中坚强 ◎连队在批评中发展

  86本支部会议记录讲述的作风故事

  ——武警8690部队五连敢于批评善于批评的几段经历

  ■万方成 李林 梁帅

  深度观察

  群众敢批评党员、党员敢批评干部……常年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武警8690部队五连的优良传统得到代代传承,通过较真碰硬的批评,使得党员在批评中进步、支部在批评中坚强、连队在批评中发展。

  经验一

  坚持党员平等的批评原则

  故事回眸1965年5月7日的党支部会议,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民主生活会上,一名叫唐国光的战士党员对时任党支部书记党占国提出批评:“你整天不和战士玩在一起,绷着个脸,这个问题你应当重视和反思”。普通党员毫不留情的批评,让第一次参加民主生活会的党占国面红耳赤。后来他在日记里写道:“那次批评后,我曾悄悄跑到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当时那么辛苦,我对战士严格一点,战士还说我态度不好,当时我不理解。但过后很多人都对我提出了这个意见,有几位领导也提醒我要引起注意,认真想想确实如此,就及时改正了。”

  笔者翻看这些记录本,发现几乎每任党支部正副书记都曾受到过类似的思想洗礼。这些党员干部,如今有的已成为将军,或是师团职领导干部。

  现实对照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党员,只要出现问题,都要受到批评教育,尤其是对党员干部的批评,更为尖锐。五连党支部现任正副书记,都有过这样的切身经历。

  去年4月,党支部书记金黄磊家属来队。有一次,他吃过晚饭到点名前才回队,在此期间把工作交给了党支部副书记和值班员。在随后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支部成员当面锣、对面鼓地对他提出严肃批评:“作为书记,应当带头遵守一日生活制度,不能因为家属来队就放松要求。”

  金黄磊诚恳接受了批评,主动在支部党员大会上做了检讨。

  建连以来,五连始终能保持先进,与通过批评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密切相关。因为时刻受到官兵监督,连队党员干部更加注重严于律己,形成了一级带一级的生动局面。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党支部狠抓整改落实,针对批评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定期列出清单,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在整个过程中接受官兵监督评议,真正做到了立行立改、联动整改。


  经验二

  坚持开诚布公的批评方法

  故事回眸1965年12月,连队有一次在外执行任务的时候,排长周述鹏有两顿饭没在连队吃,大家给他提了很多意见。有位名叫盛木阶的党员提到:“现在执行任务这么苦、这么累,你有工资有钱能上街买东西吃,那让战士怎么看,你咽得下去吗?”党支部在党员大会上对此事进行了点名批评,周述鹏虚心接受,也做了深刻检查。事后,他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到:“战士在什么地方干部就要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脱离战士。”

  “我们开展党内批评,不管对人还是对事,有了问题就不能藏着掖着,更不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是党支部会议记录本中的一句话。

  现实对照“五连的党内生活很有‘火药味’!”这是大家的一致评价。五连党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看到矛盾不装“瞎子”、听到问题不装“聋子”、遇到麻烦不绕“弯子”,使批评成为党员成长进步和连队建设发展的助推器。

  去年7月,一名党员干部觉得在基层难以发挥个人长处,想托人调进机关,就将想法告诉了关系最好的一排长。一排长并未因关系好而睁只眼闭只眼,而是对这名党员干部轻视基层、好高骛远的思想倾向进行严肃批评,并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上率先对有此类想法的党员直言不讳开展批评。那名党员干部虚心接受批评后,认真总结反思,安心本职、扎实工作,终于因工作突出、素质全面,被上级选调到机关工作。

  有事没事常提醒,大事小事不放过。一旦有问题,开展批评直呼其名、直言其事,真心实意地帮助党员知错而改。这些年,五连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战斗性,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团结,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稳步提升。


  经验三

  坚持防病治病的批评思路

  故事回眸 2006年7月,在参加上级组织的干部军事考核时,五连一名干部夺得五公里武装越野第一名。连队考核结束检查装具时,发现这名干部带的是空枪套。党支部研究处理意见时,有人感到问题暴露不仅会影响连队声誉,还会影响这名干部的成长进步,建议内部解决。党支部感到:“军事考核考的不仅是素质,更是作风。如果把这事隐瞒下来,影响的是连队风气,损害的是组织形象和威信。”随后,连队党支部主动向上级汇报实情,要求取消这名干部的考核成绩。当天中午,党支部利用午休时间对当事人开展批评,使全连官兵受到了警醒和教育。认识到自身问题后,那名党员干部主动承认错误,并做出深刻反省。

  还有一次,连队一名党员班长在军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后,有些忘乎所以,经常与身边战友发生口角。党支部发现问题后,感到“不能正确对待得失”不是合格党员应有的品行,而且存在很大问题隐患。连队很快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对这名党员班长进行批评帮助,并建议上级取消其上军校的资格。

  现实对照 防病治病是五连开展批评的一贯思路,他们坚持对事不对人,站在党性原则的高度进行批评教育,使咬耳拉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让受批评者心服口服,真正使接受批评的过程成为党性提升、思想升华的有益实践。

  去年,连队一名服役多年的士官党员由于面临退役,干劲有所下滑,出现摆老资格让新兵替哨的现象。问题出现后,党支部召开了一次党员大会,大家对照有关规定逐条对表,把那名士官党员批得红脸出汗,当即进行了深刻诚恳的自我批评。批评教育后,这名士官党员以饱满精神履职尽责,高标准严要求站好最后一班岗,还带队出色完成几次大项任务。在宣布退伍命令大会上,这名士官党员作为退伍战士代表上台发言,其先进事迹至今还展示在营区灯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