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宝安国防网

微信公众号

《人民》那些只有一天党龄的先辈看哭了我们

发布时间: 04-21 来源: 中国军网编辑: 罗瑜

  《人民的名义》火了。这部“尺度最大”的反腐剧一夜之间席卷了各大视频网站,网站纷纷截取出精彩片段和周边供观众们再次回味和提前欣赏,其中,这样一个剧中少有的催泪片段点击量极高——老检察长陈岩石在省委常委会上给干部们上党课。

  这堂催人泪下的特殊党课,剧中早有伏笔。

  大风厂在“1·16”事情中危在旦夕,陈岩石深夜不顾老伴儿劝阻也要去现场,老伴儿怪陈老“老忘了自己的年龄”,陈老立马反驳说自己“十五岁就扛了炸药包”。一位曾经的常务副检察长,一位十五岁就扛起了炸药包的共产党员,一位八十多岁还要靠他“背炸药包”去趟雷的老人,陈老的身上,似乎藏着很多的故事。

  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甫一出场,就提到了陈岩石是抗日战争中的老革命。后面几次与陈老谈话,他都让陈老在省委常委会上给大家上一课,上一堂重温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党课。于是,这堂催人泪下的特殊党课就“应运而生”了。

  为啥入党?咋入的党?这两个问题拉开了这堂党课的序幕。带着对陈老“身世”的好奇,带着对剧情的期待,伴随着抒情伤感的钢琴曲,画面回到了一九四五年六月八号,尖刀班攻打云城的前一天。

  为了能去扛炸药包,获得这个只有党员才能享有的“特权”,陈岩石虚报两岁入了党。在六月九号攻打云城这一天,陈岩石所在的尖刀班16人为了突破日伪的碉堡,以牺牲九人、受伤七人的代价,为民族的解放打开了一条胜利的道路。这九人中就有一位和陈岩石同天入党的同志,那一年,他才十五岁,那一日,他才当了一天的党员。

  黑白的画面略去了鲜红血液的视觉冲击,却带来了一种此去经年仍不曾忘不敢忘不能忘的痛苦与铭记。演员们那晶晶亮的眼睛中,透露着执着与至死方休的勇气。

  黑白的画面落幕了,陈老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地淌满了脸颊。哪怕因为谎报年龄失去了后来晋升副部级的机会,陈老也从未后悔过。在他的同伴二顺子、入党介绍人沙振江等牺牲了的共产党员面前,他说自己活得够幸福的了。是啊,还有什么比能活着见到自己誓言为之献身的目标一步步变成现实,更幸福的呢?

  省委常委们看着陈岩石流泪的脸庞都沉默了,屏幕前的我们也沉默了。网友们纷纷在弹幕上留言“我哭了”“这才是真正的党员”“这部剧拍得太及时了”……短短十分钟的片段引起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共鸣。是啊,历史!这就是历史!新中国是在万千先烈的牺牲中诞生的,而背上炸药包去冲杀出一条血路是那个年代党员的“特权”。为国牺牲,是他们最骄傲的事情;正是他们,用行动践行了对党的誓言。

  陈岩石为自己一生能拿到这个“特权”而骄傲,他时常将这个“特权”挂在嘴边,教育自己的下属,教育自己身边的人。他感谢党给了他这个“特权”,所以八十多岁的他还要继续趟雷。陈岩石和儿子陈海,都是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在生死线上奔跑的人。有一幕印象尤为深刻,陈岩石对着躺在病床上已然成为植物人的儿子陈海自言自语,说自己干过革命,也干过检察,遇到过危险,但是他说:“我不怕,我才不怕,我为我激情燃烧的岁月骄傲!”陈老说着这话的时候是面带微笑的,回忆起自己这一辈子的峥嵘岁月,他会心而笑。我们也笑了,笑着笑着,却想哭了。

  剧中李达康书记等人对陈老讲述的只有一天党龄的党员印象颇深,我们又何尝不是?战争年代中只有一天党龄的党员又何止陈老口中的二顺子一人?当历史再一次通过我们最熟悉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记忆也随之深刻。我们记得陈老彻夜守在大风厂,所以我们记得陈老用一生践行对得起党和人民的誓言;我们记得李达康书记冷峻严肃的表情,所以我们也记得他为了回报党对他的培养而“不近人情”的每一件事情。他们都是党员,在和平年代,“一日党员”的事情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但他们用和平年代的方式铭记着党,铭记着人民。不忘忠诚,所以,他们才能使我们热泪盈眶,他们的形象才能使我们关注并热爱。

  《人民的名义》,用这样的方式为千万中国人民上了这样一课。让我们再次回忆起那段烽火硝烟的日子,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们知道扛炸药包是党员的“特权”,了解新中国历史上有无数只有一天党龄的党员;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多少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践行入党誓言而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他们的党性和人格,经过多少岁月的流逝,也不会褪色。

  网上流传着一段陈岩石入党宣誓和陈海入检察院宣誓的镜头混剪,代代传承,不同的身份却为了同样的目的。前赴后继,就像陈老说的,十五岁只有一次,但是十五岁的精神却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