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样式的演变,女军人的特有品质在未来战争中优势凸显。今天的《解放军报》报道说,未来女军人将越来越多地与战斗岗位相联系,其细腻温和的性格,更能保持信息化武器系统操作的稳定性;细致的观察力,便于及早发现、辨别和捕捉目标;足够的耐心,能够克服工作中的单调和枯燥……
致敬,中国女军人
■王 宁
从刀耕火种时期的部族冲突,到机器轰鸣时代的南征北伐,从莫斯科保卫战中“近卫军团”的精准狙击,到海湾战争中“沙漠风暴”的立体打击……翻开人类的战争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战争从未让女性走开。
贞德力挽狂澜,梁红玉击鼓退兵,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临危挂帅……血与火的战场上,女性谱写的一曲曲感人至深的颂歌,为战争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我军自诞生之日起,战斗队伍中就活跃着女性的身影。无论是赵一曼、江竹筠等英烈,还是妇女独立师、红色娘子军等群体,无数女军人为人民军队建立了不朽功勋。
巾帼不让须眉功,红袖挽弓竞风流。在今天的人民军队里,越来越多的女军人也正在担起一线战位的主角:在南海岛礁、在雪域高原,铿锵玫瑰绚丽绽放;在维和战场、在导弹阵地,硝烟中跃动靓丽身影;在航母辽宁舰上、在战斗机座舱里,柔弱臂膀扛起强军重任……
可以预见,未来女军人将越来越多地与战斗岗位相联系。纵观各国军队,女性走向战斗岗位已是大势所趋:美军超过88%的工作对女性开放;俄军仅指挥专业,就有超过170种岗位对女性开放;在全民皆兵的以色列,女性年满18周岁必须服兵役;加拿大则从2001年开始,就已宣布所有军种向女军人开放。
无论性别,军人最大的作为在战场,最高的价值是打赢。冷兵器时代,崇尚力量角逐的战场上,女性由于体能弱势难占上风。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样式的演变,女军人的特有品质在未来战争中优势凸显:细腻温和的性格,更能保持信息化武器系统操作的稳定性;细致的观察力,便于及早发现、辨别和捕捉目标;足够的耐心,能够克服工作中的单调和枯燥……正如一位外国军事专家所说:“男人在荧光屏前,并不比女人强。”
当然,女军人因生理条件、社会观念、家庭角色等因素,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战斗员,往往会比男性吃更多苦头、克服更大阻力、作出更多牺牲。对此,各级应努力给予女军人更多的关爱,解决好她们的实际困难,让她们在工作中没有“后顾之忧”。此外,还应切实转变观念,向她们提供更多的战斗岗位摔打磨炼,为战斗力提升激发出独特的“她力量”。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向日益战斗化的中国女军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在浩荡的强军征途上,祝愿越来越多的“花木兰”描绘出人民军队绚丽的“半边天”!
(作者单位: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