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宝安国防网

微信公众号

我是一个兵

他拿枪杆子立过二等功 拿笔杆子受到毛主席点赞

发布时间: 12-28 来源: 中国军网编辑: 罗瑜

  离休老干部王鹏程可不简单,他拿枪杆子荣立过二等战功,拿笔杆子起草的情况报告受到毛主席好评,还被调到周总理身边工作3年。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虽然已经离休26年,但他坚持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并 言传身教,7名家庭成员已经成长为党的优秀干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报道了他的事迹。

  王鹏程(资料图片)

  解放军报原文: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

  ——记信党爱党护党的军队离休老干部王鹏程

  王鹏程,不简单。战争年代,他拿枪杆子过硬,荣立二等战功;和平时期拿笔杆子,起草的情况报告受到毛主席好评,转发全党全军学习,被调到周总理身边工作3年。

  6个月大成孤儿,吃百家饭长大的他,信党爱党护党忠贞不渝;抓家风立家训,7名家庭成员成长为党的优秀干部;离休26年矢志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躬身践行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

  2016年10月28日《解放军报》报纸版面图

  学习不辍,改造不止

  2016年10月28日上午,王鹏程戴着老花镜拿着《解放军报》看了一遍又一遍。

  六中全会公报,习主席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他逐字逐句认真学习,不时对照社论边学边思考。

  “老同志退下来,如果整天只想着休息娱乐,长期不注重学习,必然落后于时代,思想会僵化。”王鹏程对离休后“学习”有着深刻的认识。

  1990年春,离休的他有段时间读书看报少了。一次,有位老领导正在写一部思想教育方面的书,觉得他刚退下来,又是名声在外的笔杆子,一起交流交流观点,结果他的话总说不到点上。

  看到老领导退休后写书做学问,一刻没放松,想起周总理“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亲切教诲,王鹏程面红耳赤。

  “离休不离学,勤学不落伍。”王鹏程焕发了学习第二春,党的创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新经验,他在与时俱进中学、在学中与时俱进;80多岁了,还学会上网、看微信、刷微博,撰写理论心得50多万字……理论学习步入一个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后,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他带着感情反复学,自觉作为崇高信仰来追求。前不久,他的《当前为何更需坚定信仰》等13篇学习心得体会,被济南军区善后办机关编印成册,成为官兵“真学实做、知行合一”学习参考资料。

  王鹏程近影。王泉财 摄

  不忘初心,常怀责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些人“信钱不信理”,认为马列主义过时了。这种错误认识对部队官兵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离休后的王鹏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精心打磨出《鼓足三股气,走好人生路》的讲稿,主动为官兵作辅导授课。45分钟的讲课,被12次热烈掌声打断。

  随后,他上海岛、走闹市、进学堂,为官兵、公务员、学生宣讲传播党的理论570多场……一位将军听了他的课挥笔赋诗:年过古稀精神抖,知识渊博竞风流;传播真理为己任,淡泊名利王智叟。

  有一名军转干部还给他写信:“那一天坐在台下听您的课,入耳、入心、入脑、入迷。”

  此后,王鹏程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离休后最热心的事业。一段时间,他发现从地方到军营,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明规则不如潜规则,埋头苦干的越来越少……

  于是,他撰写了《怎样做人》《怎样做有益于人民的人》等系列宣讲提纲,奔波于军营内外、大江南北,理直气壮讲大道理、旗帜鲜明驳歪理,春风化雨般启迪着千万颗心,每一个足迹都留下了一串动人的故事……

  一次,王鹏程到某集团军讲《怎样做有益于人民的人》。课后军长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我请你到每一个团去讲!”在一个团队,刚讲了两个问题,天就黑了,准备明天继续。有个班,第二天要外出施工,觉得课听不完是遗憾。晚上9点,班长带着全班来到招待所,请求给予特殊照顾。王鹏程被这精神感动,一气讲到晚上11点半,全班战士兴奋地连夜写了一封感谢信,就出发了。

  不忘初心,心怀责任。今年6月,他走上军区善后办组织的“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和“拥护支持改革、做合格党员”大讨论交流舞台,激情释放一名老党员的赤子情怀,万余名官兵凝神静听、引起共鸣。

  言传身教,匡正家风

  今年12月中旬,年逾84岁的王鹏程再次登上军区善后办党委机关专题大讨论讲台,围绕“12个重大是非问题”中的家风问题,阐述了他的体会观点,赢得了官兵们的交口称赞。

  “每到人生关口,父亲的家训如期而至。”已走上厅级领导岗位的大儿子,清楚地记得当年参军时,父亲用家训给他送行:为党旗争光、为军旗争辉、为父母争气。

  后来,儿子转业到地方,父亲再立家训:坚信共产党不二心、坚持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勤奋工作不偷懒、为官清廉不腐败、遵纪守法不马虎、诚实守信不坑人。

  “家训伴成长,人生不迷航。”在某军分区任副政委的次子王安体会深刻。还是他当兵第二年的时候,看到身边战友进步很快,产生了让在军区机关工作的父亲说说话的念头。

  电话接通了,还没说两句,就被父亲质问得面红耳赤:你为党旗争了多少光、为军旗添了多少彩,你是想要让别人戳脊梁骨、戳你爸脊梁骨吗?

  “没了指望,就得靠自己实干、苦干。”从优秀士兵到功臣班长,从优秀排长到全军优秀基层政治工作者……王安的兵之初、官之初,每一步都走得很敦实,在团职岗位上干了10年,从未向组织伸过手。

  家风,连着党风。王鹏程常说,“对子女教育培养得好不好,也是对领导干部能力的检验和党性的考验。”

  家之兴旺,在于礼教。王鹏程对子女要求严,对孙辈要求更严。他的孙子王振东留学德国,毕业后想留下发展。

  父母多次劝说无果,王鹏程主动担起教育孙子的责任:“你的根在中国,就要把自己聪明才智献给祖国和人民。”几个回合下来,王鹏程感化了孙子,放弃德国的优越条件,回到国内创业。

  前不久,王鹏程又与孙子面对面谈起来:“听说干得不错,怎么还没入党啊?”

  “我也想入啊,可是对照党章,感到离一名合格党员还有差距,就想再磨练磨练。”王振东能体会到爷爷的关怀和希冀:放心吧,我不会给家人丢脸的……

  回味着孙子的话,王鹏程欣慰地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