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扫一扫

关注宝安国防网

微信公众号

公祭日将至 抗战老兵进高校缅怀历史激励当下

发布时间: 12-12 来源: 中国军网编辑: 罗瑜

  公祭日:抗战老兵进高校 缅怀历史激励当下

  主持人陆岩、田柳专访李剑峰老人

  中国军网讯 (邓小艺 米渊远杨天贤)12月13日,是全国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1日,《不能忘却的记忆》大型公益活动走进南京师范大学,让解放军官兵、大学生与抗战老兵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这场活动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记者田柳策划,活动在解放军73917部队的8名战士的列队展示中开始,立正、稍息、敬礼……战士们通过这些队列动作向大家展示了新一代年轻军人的朝气与魄力。随后,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声,抗战老兵李剑锋老人喊着响亮的口号,同张修齐、冯宗尧、刘汉、曾宪高4位“90”后老兵一同踏着正步走进会场。这五位老兵年龄最小的91岁,最大的96岁。

  在老兵的讲述中,现场的学生们似乎被带回到半个多世纪前,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他们既重温了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也追溯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根基。91岁的李剑锋回忆起当年日本人进攻台儿庄打完仗,路过他们家乡时,射杀村里的百姓、抢夺粮食的场景。李剑锋说,也正是因为这场屠杀让当年只有14岁的他下定决心要入伍参军,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

  主持人陆岩采访冯宗尧老人

  “敢死队”在大家心中一直是一个超越英雄的存在,因为这群人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的战场,而就在现场的五位老兵中就有当年淞沪会战的敢死队队长——曾宪高老人。96岁的曾宪高如今身体状况虽不如从前,但当他讲到在淞沪战场上战友们如何通过海水的潮长潮落去偷袭日军时,情绪激动的他一次又一次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老兵们的讲述牵动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的心。

  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歌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鼓舞士气的办法。活动现场,老兵们再次唱起了那些激昂的抗战歌曲:“向前走不回头,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一首首抗战老歌诉说着过去,也激励着现在。

  抗战老兵为部队战士佩戴大红花

  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

  在这五位老人中,有的参加过淞沪会战、有的参加过长沙会战,还有中国远征军的坦克教头,对于这些抗战英雄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部抗战简史。为了让现场观众近距离了解这段历史,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特意带来了自己收藏的多个日军侵华罪证来到现场,著名军事评论员王传宝教授还专门就爱国话题做了主题讲座。他强调:“无论中国怎样,请你们记住,你是什么,中国就是什么,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著名军事评论员王传宝教授

  部队官兵与南京师范大学学生与老兵共唱《团结就是力量》

  活动策划人、军事记者田柳表示: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大国,我们有责任向年轻人、学生们讲好历史,高校是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舆论场。同时,我们今后不仅要向中国学生们讲述,也要让更多的外国知道中国的那段历史,只有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的过去,才能摒弃偏见,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在政治上的主张。

  三个多小时的交流,让南师大的学生们更加坚定“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信念。历史不会更改,人民也不会忘记。回望历史,抗战老兵的崇高革命气节让人肃然起敬。站在富国强军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也要自觉强化使命担当和奉献意识,学习抗战老兵的崇高气节,将爱国爱军之情和报国强军之志化为实际行动,向老兵致敬!

  南京师范大学校领导等人为抗战老兵授“民族英雄”锦旗

  军事记者田柳与军旅书法家为老兵献上书法

  贵州画家杜宁、孙累榕等专程从贵州赶来南京为抗战老兵画肖像

  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创始人文心谈感受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连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