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抗战老兵乘车方队。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摄
中国军网9月3日电 (中国军网记者 何文光邓庆)9月3日上午,首都北京金风送爽,碧空如洗,天安广场前举行盛大阅兵仪式,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主席亲自检阅受阅方阵。老兵方阵甫一亮相就以其特有的着装风格迎来万众瞩目。老兵方队服装都包含哪些款式,其研制配发背后都发生了哪些故事,本网记者就此采访了负责此次阅兵服装研制、配发和服务保障工作的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相关科研人员。
一、尊重历史还原历史 分类设计显风采
据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苏扬高级工程师介绍,此次抗战老兵方队系列服装主要包括八路军新四军服装、东北抗联老兵参阅服装、华南游击队老兵参阅服装、国民党军老兵参阅服装、抗日支前模范服装、英烈子女方队服装等多个款型系列。本着遵循历史、还原历史的原则,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经过大量调研走访和比对研究,精心设计,科学还原,出色地完成了老兵阅兵方队服装的研制任务,再现了当年抗日老兵的风采。
八路军、新四军服装。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服装与国民党军队基本相同,1939年前由国民政府统一配发,1940年后主要靠生产自给。受当时物资匮乏客观条件所限,主要从稻草灰中提取灰色染料,从槐树籽、黄栀子、橡树壳等植物中提取土黄色染料,从烟墨、杨树皮中提取青色染料为服装染色,使得军服的颜色不统一,有灰色、蓝色、土黄色、黄绿色、蓝黑色、草灰色、青灰色等多种,有的同一套服装上衣裤子、甚至衣服的左右身颜色色差也都很大。军服用料通常以棉粗布(土布)为主,少量为缴获或外购的布料。八路军佩戴“八路”或“18GA”长方形臂章,新四军佩带“新四军”或“N4A”的臂章。抗战初期穿着国民党政府配发的黑色布质软胶鞋,后期因国民党停止物资的供应,主要靠组织群众制作圆口黑布鞋,有时条件困难也自己动手编织草鞋。该研究所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着力突出八路军、新四军老兵服装设计特点:
服装样式。参照总后710仓库库存八路军、新四军夏服实物外观造型进行改进设计,上衣为立翻领中山装、对襟单排五粒扣、四个系扣的明贴袋;军裤为西式裤。
服装颜色。八路军服装采用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军服的主要颜色——灰色,新四军服装采用历史上使用过的灰蓝色。八路军、新四军分别统一用1种颜色,一是提高视觉效果,能够与国民党军明显区分,在人数上体现我军为主体;二是灰色和灰蓝色作为八路军、新四军服装颜色,在影视作品中比较普遍,能够增强观众接受度。
材料。采用透气性好,具有仿旧和历史沧桑感的棉/麻混纺粗布制作
工艺。为提高服装的舒适性和外观平整效果,制作上采用半里敷衬工艺,肩部还增设薄垫肩,使得胸部和肩部更加平整挺括,弥补了老年人在体型方面的缺陷,裤腰两侧还各加一段松紧带,方便调节。
服饰。按还原历史、便于识别的要求,八路军老兵佩戴“八路”臂章,新四军老兵佩带“新四军”臂章,白底蓝字。为方便老人穿着,提高舒适性和质量档次,将传统的黑色软底圆口布鞋改为外观基本相同的轻质黑色圆口聚氨酯底老兵专用皮鞋。考虑到参阅老兵年纪大、阅兵时天气炎热,均不扎外腰带、不系绑腿、不戴帽子。
东北抗联老兵参阅服装。根据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敏介绍,以及原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部被服厂主任李桂兰和原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李在德口述,当时的东北抗日联军夏服包括布琼尼式红军帽、中山装式上衣和长裤。为此,东北抗联老兵参阅服装颜色统一为灰色,服装样式、用料与八路军相同,服饰为红领章,左臂佩戴“东北抗日联军”红底黄字袖标。
华南游击队老兵参阅服装。根据东江纵队纪念馆提供的华南游击队政委林平同志照片和华南游击队的历史照片,当时的华南游击队官兵带八角帽,高级干部着装与八路军服装基本一致,普通士兵着装则以当地农民的草帽、军服式改进宽对襟盘扣衫、布鞋配皮腰带为主要着装方式,颜色为灰色或蓝色。
该研究所考虑到阅兵整体效果应与国民党军队有所区别,华南游击队老兵受阅服装与八路军老兵受阅服装一致,穿老兵专用皮鞋;不扎外腰带、不系绑腿,不设臂章等服饰。
国民党军队老兵参阅服装。阅兵领导小组要求,国民党军服装选择3种当时的军装样式,包括国民党中央军军官、士兵和远征军3种服装。主要考虑国民党中央军是正面战场的主体,远征军在国际上具有很大影响和知名度。另外,国民党中央军和远征军颜色、制式比较统一,容易与八路军、新四军加以区分。
国民党中央军服装。上衣、裤子样式、用料与八路军服装一致,颜色为黄绿色。佩戴能够体现着穿者部队番号、姓名、职务等内容的长方形胸章,科研人员考虑到参阅国军老兵大多记不清自己的军衔,胸章中不体现军衔,但外框颜色按当时的规定区分了军官和士兵。鞋子与八路军相同,均不扎外腰带、不系绑腿,不戴帽子。
中国远征军服装。从滇西抗战纪念馆实物照片和相关历史照片中,科研人员看到,远征军服装为美式长袖开领样式,配西裤。中国远征军受阅老兵服装上衣采用开领长袖制式,西式长裤,束腰穿着,外扎皮质腰带,服装颜色统一为黄绿色,以提高国军群体效果。佩戴与国民党军相同的长方形胸章。鞋子与八路军相同。
抗日支前模范服装。按照阅兵指挥部最初的体现陕甘宁边区、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华中、华南等7个主要抗日敌后根据地和抗日正面战场,支前模范穿着各根据地和抗日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有代表性的群众服装。陕甘宁边区服装以陕北农民服装为典型特征,男同志头系前打结白头巾、着中式对襟短褂和宽口裤、黑色圆口软底布鞋。女同志着中式斜襟短褂和宽口裤。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根据地均以冀中地区农民服装为典型着装,男同志头戴打后结的白毛巾,男女服装款式与陕甘宁服装相同。山东抗日根据地支前模范服装,男同志参照铁道游击队纪念园资料馆中的实物、雕塑等资料,以当地矿工典型服装为主,帽子为鸭舌帽,上衣为对襟盘扣衫,配宽口裤。女同志根据沂蒙六姐妹着装为原型。华中抗日根据地位于苏北、苏中、苏南、淮北、淮南、皖中、鄂豫皖、浙东地区,涌现过沙家浜阿庆嫂等形象。男同志头戴深色毡帽,着中式对襟盘扣短褂和宽口裤。女同志以沙家浜博物馆阿庆嫂为原型,款式为中式偏襟短衫,蜡染兰花围裙和头巾。华南根据地参照东江纵队纪念馆历史照片和当地服装为典型,头戴斗笠。
由于抗战时期各抗日根据地群众着装特点不突出,只能从帽子或头饰上才能略加区分。考虑到受阅的喜庆气氛、炎热天气和方便穿着等因素,支前模范服装不配帽子或头饰,上衣样式,男装为中式对襟盘扣衫,女装为中式斜襟盘扣衫,均配西裤。颜色,上衣采用棕色、暗红色、浅绿色、砖红色、紫色、浅蓝色等六种,裤子采用蓝灰色、深蓝色、灰色、深棕色、深蓝色和深绿色等六种颜色,相互混合搭配,比例大致平均,以营造品种繁多的支前模范服装。
英烈子女方队服装。为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感,满足庄重大方,体现庆祝胜利的美好心情等设计思路。考虑到老年人的穿着特点,设计了汉服式和中式两类样式
汉服式:
女款:灰色汉服式外搭,内配灰蓝、灰紫、灰橙、亮蓝丝绸立领短衫,裤子为宽腿黑色裤;用料均为桑蚕丝。
男款:为丝质复古褚色、暗红、靛蓝、浅灰、灰蓝汉服式暗牌衫,裤子为宽腿黑色裤。用料为桑蚕丝。
中式:
女款:一是丝质中长款旗袍外搭果绿、灰紫、亮橙披肩或汉服式外搭;
男款:为褚色、暗红、靛蓝、深灰、深紫、砖红中式立领暗排衫。用料为毛涤面料。
上述两种样式和多种颜色,构成男女各11种款式,由英烈子女个人按照喜好自行选择。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抗战支前模范乘车方队。 新华社记者 朱祥摄
二、先期策划主动作为 服装背后有故事
“在听到今年即将阅兵的消息后,还没等上级下命令,我们就组织了先期的调研和相关准备工作。3月11日,接到为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乘车方队服装设计任务后,我们迅速组建了专门的阅兵服装设计项目组,按照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展开工作。”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黄汉斌所长向记者介绍说。
该项目组先后走访了军事博物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八一电影制片厂、南京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上海淞沪战役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建川川军博物馆、滇西抗战纪念馆、东莞华南游击纵队纪念馆、越众历史档案馆、总后710仓库等单位,收集了《中国百年军服》、《军服史话》、《民国军服图志》、《国家记忆》和英国Osprey出版公司出版的《Men-at-Arms》等一批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拍摄了大量实物照片。项目组还拜访了原晋察冀边区承担过军服生产技术工作的两位老八路,对八路军服装和华北敌后武工队、支前民兵的服装材料、工艺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在云南腾冲,项目组拜访了健在的远征军老兵,了解了当时远征军的着装情况。从《国家记忆》书籍中查阅到美国档案馆馆藏的国统区的抗日支前力量的图片,包括修建机场民工、军工厂工人、海外华侨、知识分子等着装情况。
该项目组通过对各类文献、图片、实物照片的分类整理和分析,总体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着装历史情况掌握比较全面,对这类服装的复原设计和仿制有较大把握。因抗战时期国民党中央军、地方军阀派系较多,服装品种杂乱、款式多样,尽管中央军的军服有相对详细的《陆军服制条例》等资料,但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国民党中央军着装也不规范,特别是地方军阀军服着装更加五花八门,对国民党军队抗战时期军服,尤其是杂牌军服装的款式、颜色掌握还不够充分,只能依据文献资料和纪念馆实物等进行复原设计和仿制。此外,该项目组还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山东、苏北淮南、陕甘宁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众、支前民兵着装,以及国统区重庆、昆明、成都地区不同阶层普通老百姓及抗日华侨的着装进行了图片资料的分析整理,基本掌握了当时着装特点。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抗战老兵乘车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三、精心设计量体裁衣 服务老兵尽心力
“设计的原则和思路是老兵服装、支前模范服装力求遵循历史、还原历史;英烈子女服装体现民族传统和流行时尚,符合庆祝抗战胜利的喜悦,同时展现缅怀历史、追思先烈的主题;用服装颜色区分老兵部队属性,提高视觉效果;服装颜色难以区分时,用服装样式和服饰区分;支前模范服装用帽子和颜色区分其所属地域。”该所科技处绳以健处长介绍说。
抗战老兵服装真实再现历史,体现不同抗日武装力量,重点体现我军中流砥柱作用;支前模范服装体现全民族抗战特点,重点体现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英烈子女服装庄重美观、整齐协调的要求。按照八路军、新四军、国民党抗战老兵着抗战时期相应军服,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抗战老兵着抗战时期相应有代表性的服装,佩戴臂章(或胸章)体现部队番号标识;抗日英烈子女服装区分中式、西式2种款式、多种颜色,根据本人意愿着装;支前模范着抗战时期具有代表性群众服装。
所有参阅老同志均接受了量体订制,由各军区被装修理所和8家军队供应商,深入20多个省市的干休所、居民社区和乡村逐一测量。“服装做好后,我们要经总后专业质检机构的验收检验,合格后才能送到老同志驻地进行试穿,不满意的逐个修改,直到老同志满意为止。在量体上,我们的服装师傅甚至飞到云南腾冲,再坐上6个小时的汽车深入到偏远乡村为抗战老兵亲自量体,采集数据,当时把老兵感动得热泪盈眶。”该所卢忠海政委向记者介绍说。
八路军老兵(男)
八路军老兵(女)
东北抗日联军老兵(男)
东北抗日联军老兵(女)
国民党老兵(男)
国民党老兵(女)
国民党远征军老兵
华南游击队老兵(男)
华南游击队老兵(女)
新四军老兵(男)
新四军老兵(女)
支前模范(男)一
支前模范(男)二
支前模范(男)三
支前模范(女)一
支前模范(女)二
支前模范(女)三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一(1)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一(2)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一(3)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一(4)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二(1)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二(2)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二(3)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二(4)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二(5)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