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说话掷地有声,当兵的做事雷厉风行,当兵的吃苦从不言苦,当兵的做人铁骨柔情。”现年70岁的老兵曾海荣有着14年的军旅生活,是我国建国初期核工部中南局某队的一名找矿员,主要从事放射性铀矿普查工作。回忆起那段当工程兵的日子,曾老感慨万千,直言在部队的经历让他受用终生。
徒手攀崖陡壁险些坠深渊
1964年到1972年间,曾海荣一直在广东韶关一带从事铀矿普查一线工作。整整8年的时间,其家人一直不知道他的具体工作内容。“我们自己当然知道放射性元素潜在的巨大危害,但像我们搞普查的,哪里有铀矿往哪里找,越是艰险越要冲在最前面。”曾老说,刚参加工作那会建国不久,面对祖国的需要,作为核军工指战员根本顾不得与放射性物质近距离接触的危害,常常是透支身体长年累月工作,最大化保证核电站正常运行。
“我们一般都是就近住在山脚下,天一亮背上干粮上山,然后赶在天黑前返回营地。”曾海荣说,“夏天的时候我们常常下半身被山沟的水打湿,上半身被汗浸湿,反正一天下来衣服就没个干的时候。”曾海荣说往往早上出门的时候还是绿色的军装,晚上从山上下来军装就变成了绿白相间,因为衣服结了汗渍凝成盐霜。
寻找铀矿的测线常常会经过山崖陡壁,而因为彼时交通不便,徒手爬悬崖对于曾海荣他们来说是常有的事。曾老至今记得有一次在韶关的白云镇进行测量作业时,需要经过一段陡壁,背着12斤测量仪器的他,一步一步地在悬崖陡壁上徒手攀爬。在爬到中间一段时,遇到一条山间大裂缝,必须要跨过去才能继续测量作业。曾海荣看着脚下深不见底的深渊深吸了口气,他奋力跨到对面去。“我那时也不敢多想,瞅准对面一块凸起的石头,就跨了过去,双手紧紧抱住那块石头。”万万没想到,几秒过后这块“救命”的石头松动了,千钧一发之际,他顺手抓住一旁的一棵小松树,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转业后依然保持军人作风
“从事铀矿地质工作的战士是我国核军工建设的排头兵,除了要克服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还要经常面对毒蛇猛兽的威胁。”曾海荣说,1965年春天,他和战友们在原韶关市仁化县闻韶乡从事普查作业,而这里的许多山林当时仍保留着原始森林状。有段时间,他们为了缩短进山的时间,借住在闻韶乡江头村的一户农家。有一天傍晚,他和战友们正在屋里吃饭,一头野生猛虎突然冲进老乡家的猪圈,将老乡家重达150斤的肥猪叼走了,老虎脚印留在雨后泥泞中足有海碗大。那是曾海荣第一次亲眼见到老虎,当时年轻的他吓傻了眼。
“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段当兵的经历,我很庆幸自己现在可以说我是一名老兵。”曾海荣说,1987年转业到地方后,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做事雷厉风行、说一不二,无论当天的工作多么繁忙,都会要求自己“今日事今日毕”。“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列,希望那时能留在部队更久一点。”曾海荣说道。
宝安日报记者 胡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