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日”里谋胜利
——俄罗斯高调开展“胜利日”纪念活动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马建光
5月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俄进行“胜利日”阅兵彩排,T-90A主战坦克编队驶过红场。 新华社记者白雪骐摄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为筹办“胜利日”庆祝活动,俄首都莫斯科连日来多次举行“胜利日”阅兵彩排活动。俄此次“胜利日”阅兵活动将再次“盛装”举行,包括T-14“阿玛塔”坦克和“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在内的一大批俄军先进武器装备将通过红场接受检阅。除了盛大的阅兵活动,俄还将继续在全境举行民众游行和其他纪念活动。事实上,俄罗斯近年来高调举行“胜利日”庆祝活动,不仅仅是为了铭记历史、纪念胜利,更是将庆祝活动作为“凝心聚力”的重要形式。在高调纪念活动已经成为俄民族传统的同时,俄罗斯正通过混合手段捍卫国家利益,并围绕“胜利日”纪念活动在国际舆论场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不忘历史 高调纪念成民族传统
俄罗斯的“胜利日”定于5月9日,已经成为俄罗斯民族的传统活动。自1945年直到苏联解体,苏联政府每年都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盛大的纪念活动,用以缅怀先烈、纪念胜利。苏联时期,“胜利日”当天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全国放假并举行各类民间庆祝游行、音乐会和向老战士、烈士纪念碑献花活动。1995年4月19日,俄联邦国家杜马通过法令规定5月9日为全民性节日,在法律上重新确立了“胜利日”在俄罗斯的永久性地位。
事实上,“胜利日”是新年之后俄罗斯的又一盛大节日。每逢“胜利日”,俄罗斯每个城市都会组织一系列的纪念活动。“胜利日”当天将在红场举办传统阅兵式,鸣放礼炮,开展慰问二战老兵的活动。除了规模盛大的阅兵仪式外,俄罗斯人民还纷纷走上街头,佩戴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乔治丝带”,在活动中凝聚人民的力量。“胜利日”纪念活动也成为俄罗斯人民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反对侵略的重要仪式。
2015年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当天,俄境内共有28个城市同时举行阅兵仪式,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也在各自首都举行阅兵仪式。其中仅参加红场阅兵活动就包括1.5万名俄罗斯军人和1300多名来自中国、印度、塞尔维亚等国的外国军人。现场展示包括反法西斯斗争的“历史”部分和高精尖武器装备的“现代”部分。此外,俄国内还安排有70座城市举行有军人参加的庆典活动,并展示各类武器装备。俄海军也在5个重要基地举行海上阅兵仪式,俄全国参与“胜利日”庆祝仪式的军人总数超过10万人。
自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面临着西方世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军事打压、舆论唱衰”的巨大压力。在当前俄罗斯与西方依然存在摩擦这一潜在可能的特殊背景下,高调开展“胜利日”纪念活动,宣扬俄罗斯人民在二战中付出的巨大贡献,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利益为上 混合较量谋求新胜利
5月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T-34坦克驶过红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1周年阅兵式当天在莫斯科红场上举行。 新华社记者 白雪骐摄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一度出现混乱局面,“胜利日”纪念活动曾经有所“降温”。普京执政以来,尤其重视对“胜利日”的纪念活动,官方更是有意在各个层面组织全国性的活动,不断掀起新的纪念高潮。事实上,俄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胜利日”在俄罗斯普通民众心中已成为一种信念,举行“胜利日”纪念活动可以凝聚俄罗斯民族伟大力量,重新找回俄罗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尤其是北约东扩和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世界不断从各利益层面对俄罗斯民族进行盘剥打压,在此情况下,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通过混合较量谋求新胜利,成为俄罗斯民族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
首先,盛大的阅兵仪式可以鼓舞士气。在2015年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仪式上,俄军参加红场阅兵的步兵纵队人数达到1.5万人,并动用了近200件先进武器和军事装备,其中包括T-14“阿玛塔”坦克在内的一系列新技术装备更是首次亮相。通过举行宏大的阅兵仪式,俄军对外充分展示了强硬的军事实力,起到鼓舞军队和民众士气、“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巨大威慑作用。
其次,俄力争通过纪念活动掌握话语权。每年的纪念仪式开幕式上,俄总统普京都要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俄关于二战等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立场,从而争取话语权上的主动。长期以来,俄罗斯与西方世界龃龉不断,去年的“胜利日”活动更是遭到了西方世界的集体抵制。为破坏俄罗斯的国家形象,西方世界不惜通过各种手段加以丑化。争取主动打破孤立,有效化解西方世界在经济、财政和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领域对俄施加的压力,俄罗斯不得不选择高调举行纪念仪式,向全世界展现俄罗斯作为应对全人类共同威胁和挑战的胜利者姿态。
5月9日,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1周年阅兵式及庆祝活动。 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更为重要的是,二战历史不容篡改。近年来,西方世界对于苏联在二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极尽歪曲、诋毁,包括日本在内的一部分国家掀起所谓重新评价二战和苏联作用的思潮,公然质疑苏联在二战中的积极作用,甚至对俄罗斯举行“胜利日”纪念活动产生质疑。事实上,西方国家出现篡改和歪曲历史的现象,正是当前大国博弈的“透视镜”。俄美关系由于近几场冲突一度呈现紧张态势,部分欧洲国家也趁机煽风点火,妄图利用修改二战史活动打压俄罗斯。高调纪念二战胜利,是俄罗斯对篡改二战史行径的强硬反击,更彰显出其维护民族荣誉和尊严的决心。
口舌之争 国际舆论的纵横角力
5月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女兵方阵走过红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1周年阅兵式当天在莫斯科红场上举行。 新华社记者 白雪骐摄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一度降至“冰点”。俄罗斯“胜利日”阅兵活动更成为国际关系和大国博弈的新聚焦点,去年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纷纷抵制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双方更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国际舆论和话语权博弈。对此,俄罗斯为捍卫国家利益,围绕“胜利日”纪念活动在国际舆论领域与西方开展角力。
针对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仪式,西方媒体首先片面强调俄罗斯当前的孤立局面。美欧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刻意忽视俄罗斯举行的盛大活动和其他国家的广泛参与,重点通过对比2005年和2010年西方国家参加红场阅兵,突出当今俄罗斯“胜利日”纪念活动的“冷清”。为充分宣扬自身立场,CNN等媒体在报道过程中还频频提及乌克兰危机,并借克里米亚少数民族之口对俄罗斯进行控诉。此外,西方媒体大肆宣扬“俄罗斯威胁论”,通过刻意强调T-14“阿玛塔”主战坦克、S-400防空导弹系统、RS-24“亚尔斯”弹道导弹和“库尔干人-25”战车等武器装备,声称俄军已经武装到牙齿,甚至妄评俄政府将走向军国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俄总统普京在阅兵式上发言的只言片语也被大肆炒作,尤其是其中关于反对“单极世界”的论述,被西方媒体称为意图直指美国,进而用以误导西方民众,丑化俄罗斯国家形象。
面对国际舆论话语权的竞争,俄罗斯媒体“见招拆招”。“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通过创新视角解读红场武器装备,在详细介绍俄军先进装备的基础上,通过介绍AK-74M突击步枪发展历史,从侧面反映出俄罗斯武器装备对于二战胜利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针对西方媒体的集体抹黑,俄罗斯媒体通过进行老兵专访、制作二战专题纪录片形式,破解西方媒体的舆论重围。“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更通过3D技术重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攻占柏林等二战里程碑式战役,既真实回顾了历史,给受众以历史熏陶,更强调了俄罗斯在抗击法西斯斗争中的巨大作用,得到了西方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为俄罗斯掌握国际舆论话语权做出了重要贡献。